关键词:
良性前列腺增生
曲骨穴
针刺
有效性
安全性
摘要:
研究目的评价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临床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提供科学参考。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单中心、随机、单盲、“假针刺”安慰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案。根据“优效性临床试验”样本含量估计公式,以及本次临床研究方案制定的纳入、排除标准,最终共纳入7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所有患者采用“密封信封法”,依据SPSS 22.0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序列表,按照入组顺序,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采取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治疗,通过CT定位,测量“曲骨穴深刺”的针刺深度和针刺角度,记录测量数值。并根据测量数值,毫针经曲骨穴刺入后,使针尖沿膀胱、耻骨间缝隙,深刺至前列腺,触及前列腺包膜,行轻微捻转平补平泻,使针感向会阴部放射或有排尿感,留针25min。对照组采用曲骨穴“假针刺”安慰治疗,留针25min。两组患者治疗周期、频率相同,皆治疗4周、共计10次,即第1、第2周隔1日治疗1次,1周3次,第3、第4周隔2日治疗1次,1周2次。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借助SPSS 22.0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V),膀胱残余尿量(RUV),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和针刺不适感评分,针刺承受性评分,针刺安全性评价,以及8周随访期内IPSS、QoL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疗效差异,以及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在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中的安全可行性。研究结果本次研究中,治疗组退出1例,对照组因故失访3例、自行退出2例,最终均被判定为脱落病例,故本次研究治疗组最终纳入38例、对照组最终纳入34例,共计72例患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良性前列腺增生病程、IPSS、PV、RUV、QoL、Q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81.6%,对照组17.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组内比较时,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在降低IPSS、PV,增加Qmax上有所改善(P<0.05),在缩小PV、减少RUV上未有明显改善(P>0.05)。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在IPSS、PV、RUV、QoL、Qmax上均未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组间比较时,治疗组在降低IPSS、QoL,增加Qmax上,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缩小PV、减少RUV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8周随访期内IPSS、QoL,与同组治疗后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4周、10次后,可降低患者的IPSS、QoL,增加Qmax,还可改善患者排尿不尽感、尿线变细、小腹胀满、排尿等待等症状,并可减少夜尿次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随访8周疗效稳定;且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未有明显不适感,患者易于接受。CT定位下“曲骨穴深刺”,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