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鼠
良性前列腺增生
Meta分析
性激素
炎症因子
振腹疗法
摘要:
研究目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夜尿次数增多和进行性排尿困难,严重者可发生尿失禁或尿潴留,甚至出现肾功能损害。BPH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加,50岁以上发病率为50%~75%,80岁以上则上升至80%,目前该病已成为影响中老年男性生活质量的重要疾病之一。中医中并无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病名,BPH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排尿频数、踌躇费力,尿线变细,夜尿次数增多以及尿后滴沥、尿不尽等下尿路症状,根据其临床表现,现今中医医家根据患者主诉,将其归属于“癃闭”、“淋证”的范畴,并以癃闭、淋证的证治规律进行辨证论治。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BPH具有较好疗效。国内中医药治疗主要包括中药、针刺、艾灸、推拿等。对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的研究进行整理,研究均涉及腹部经络、穴位或相关操作,且以腹部经穴为主穴。本研究拟通过对国内外腹部操作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的临床试验疗效进行Meta分析,对腹部操作相关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做出系统评价,对其疗效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剖析腹部操作作为治疗BPH的主要施术部位的治疗原理,为临床进一步推进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提供依据。首都名中医付国兵教授从事临床四十余载,善于运用振腹疗法治疗内、妇、儿、男科等多种疾病,对BPH的认识和治疗有独到的见解。血清性激素、炎症因子在BPH发病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振腹法从操作上讲属于腹部外治法的一种,重点操作部位在腹部,为验证振腹法对BPH的疗效、探讨振腹法治疗BPH的内在机理,本研究从血清性激素水平、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出发,探讨振腹法对BPH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血清性激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进一步为振腹法治疗BPH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研究方法研究一:腹部操作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疗效的Meta分析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手工检索泌尿外科和男科相关杂志。搜集关于腹部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为腹部相关中医外治技术,不配合腹部外的操作部位,配合或不配合对照组所用药物;对照组为常规西药治疗。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2年6月。由2名研究者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研究二:振腹法对BPH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21只6周龄SPF级SD雄性大鼠,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振腹治疗组,每组7只。模型组、振腹治疗组采用非去势丙酸睾酮皮下注射法进行造模,造模成功后振腹治疗组采取振腹法干预。实验过程中记录大鼠的体质量变化。干预结束后,2%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取腹主动脉血,ELISA法检测性激素T、E2、DHT浓度,以及炎症因子TNF-α、IL-2、IL-4、IL-6、IL-17的表达水平,并计算E2/T的比值;取前列腺组织测量前列腺质量,计算前列腺湿质量指数,HE染色观察大鼠前列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研究结果研究一:腹部操作中医外治技术治疗BPH疗效的Meta分析纳入12篇文献共计81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试验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OR=3.70,95%CI(2.38,5.75),P<0.00001),腹部外治技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4.96,95%CI(2.18,11.26),P=0.0001),单纯腹部外治技术治疗BPH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常规西药治疗(OR=3.27,95%CI(1.94,5.52),P<0.00001)。2.试验组的 IPSS 低于对照组(MD=-2.43,95%CI(-3.35,-1.50),P<0.00001),腹部外治技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BPH的IPSS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没有明显差异(MD=-1.31,95%CI(-2.94,0.32),P=0.12),单纯腹部外治技术治疗BPH的IPSS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3.11,95%CI(-4.49,-1.73),P<0.0001)。3.试验组 Qmax 高于对照组(MD=1.28,95%CI(0.10,2.46),P=0.03)。4.试验组 PVR 低于对照组(MD=-6.47,95%CI(-9.19,-3.76),P<0.00001),腹部外治技术配合常规西药治疗BPH的PVR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5.97,95%CI(-8.41,-3.52),P<0.00001),单纯腹部外治技术治疗BPH的PVR低于常规西药治疗(MD=-6.32,95%CI(-10.03,-2.61),P=0.0008)。5.试验组 PV 低于对照组(MD=-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