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穿孔
幽门螺杆菌
真菌
预后
摘要:
目的:消化性溃疡疾病(peptic ulcer disease,PUD)是消化道系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胃酸、胃蛋白酶和黏膜屏障之间的不平衡引起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感染是PUD发生的重要参与者,而消化性溃疡穿孔(perforated peptic ulcer,PPU)是PUD的严重并发症。目前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阴性(Helicobacter pylori negative,HPN)的消化性溃疡穿孔是否有真菌参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幽门螺杆菌阳性(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HPP)和HPN的PPU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并且比较HPP组和HPN组腹腔积液中真菌的检出率,探讨HPP组和HPN组腹腔真菌检出率的差异性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临床预后的关系。
内容和方法: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衡阳市三甲医院诊断为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生化值(血红蛋白、白蛋白及肌酐)、手术资料及围手术期临床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13C、14C呼气实验或者血清学Hp抗体实验来检测幽门螺杆菌(13C、14C呼气实验或者血清学Hp抗体实验其中一项阳性即可认为幽门螺杆菌阳性),根据Hp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HPP组和HPN组,消化性溃疡穿孔患者术中抽取腹腔积液进行真菌涂片及真菌培养,真菌涂片发现孢子、菌丝或培养出真菌即认定腹腔检出真菌,整理两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穿孔到手术时间、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大小及数量、穿孔部位,吸烟、饮酒、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史、类固醇使用史、既往消化性溃疡穿孔史、生化值,统计术后并发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Boey评分、MPI评分、ASA、PULP评分、30天内再住院率等关于预后的数据。统计分析中用平均值±标准差描述连续变量,用数字和百分比描述分量变量,连续变量采用t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用logistic回归分析多因素,适当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结果:本研究中收集了97例PPU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13C、14C呼气实验或者血清学Hp抗体实验分成HPP组和HPN组,39例(40.2%)为HPP,58例(59.80%)为HPN。Hp在消化性溃疡穿孔中的感染率为40.20%;HPN组的PPU患者的年龄高于HPP组(64.79±14.81 VS.50.95±18.90,P=0.0001),与HPN组相比,HPP组的PPU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37.45.68%VS 2.12.5%,P=0.0056)。HPN组白蛋白水平较低(37.24±5.83 VS 41.16±6.46,P=0.002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评分(ASA,2.78±0.75 VS 2.21±0.95;P=0.0013)、曼海姆腹膜炎指数(MPI,23.59±4.19 VS 20.56±3.97,P=0.0006)和消化性溃疡穿孔评分(PULP,5.45±3.66 VS 3.10±3.36,P=0.0019)较高。HPP组和HPN组腹腔真菌检出率的差异性有着统计学意义(5,12.82%VS 22,37.93%,P=0.007)。HPN组相比于HPP组有着更高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82%VS39.66%,P<0.001)和呼吸机使用时间(29.47±58.40 VS11.18±23.85,P=0.036)。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中,ASA值(OR1.964,95%CI.1.152-3.347,P=0.013)和腹腔真菌检出(OR3.071,95%CI.1.001-9.426,P=0.05)在HPP组和HPN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ASA值是较长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0.558,95%CI-0.202-13.799,P=0.047),PULP值是较长ICU住院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0.623,95%CI=0.29-1.10,P=0.039)。
结论:
***组消化性溃疡穿孔腹腔真菌检出率高于HPP组;
***组大部分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明显高于HPP组,HPN组患者穿孔部位可能好发于十二指肠。
3.腹腔真菌检出和较高的ASA分级是消化性溃疡穿孔的高危因素;
***组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比HPP组更差,HPN组腹腔真菌检出率高于HPP组,这提示HPN组的消化性溃疡穿孔过程中可能有真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