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恶性肿瘤
淋巴细胞亚群
腋窝淋巴结
肿瘤微环境
摘要:
目的:2020年以来,乳腺癌发病率首次超过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现代女性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侵害。为提高其生存率,需寻找更经济、更快速、更方便的诊断指标及更个体化的治疗方法。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是指除肿瘤细胞外的非肿瘤细胞及其产生的细胞因子。其中,由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B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组成的免疫微环境,在各种癌症发生发展及远处转移均发挥重要作用。此探究目的是分析乳腺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CD19 B淋巴细胞以及CD16CD56阳性自然杀伤(nature kill,NK)细胞绝对计数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之间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血液CD3、CD4、CD8阳性T淋巴、CD19阳性B淋巴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绝对计数与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数目、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脉管内癌栓、分子分型及年龄的相关性,对乳腺癌的早期筛查以及干预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21年9月至2022年10月诊断为乳腺肿瘤的患者,根据术后病理分为乳腺良性肿瘤组和乳腺恶性肿瘤组;良性乳腺肿瘤组136例(45%)患者,乳腺癌患者168例(55%)。术前1周采集所有患者的外周静脉血,通过流式细胞检测技术分析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计数,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良性以及恶性肿瘤病患外周血的CD3、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CD19阳性B淋巴细胞、CD16 CD56阳性自然杀伤细胞绝对数目以及CD4/CD8结果的差异性。在乳腺癌患者中,探讨其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外周血中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绝对数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在良性乳腺肿瘤患者中,CD3阳性T淋巴细胞(Z=-3.88,P<0.001)、CD4阳性T淋巴细胞(Z=-3.69,P<0.001)、CD19阳性(Z=-3.77,P<0.001)B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乳腺恶性肿瘤病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D4/CD8(χ2=8.63,P=0.013)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P<0.001,OR=3.595,95%Cl:1.884~6.860)及CD3阳性T淋巴细胞(P<0.001,OR=0.999,95%Cl:0.999~1.000)是乳腺恶性肿瘤的独立预测因素;且与CD4/CD8<1.4相比,当CD4/CD8>2.0时,发生乳腺恶性肿瘤的风险是乳腺良性肿瘤的0.475倍(P=0.014,OR=0.475,95%Cl:0.262~0.860);针对恶性肿瘤病患,根据淋巴结转移情况分组,结果显示CD3(H=68.65,P<0.001)、CD4(H=64.43,P<0.001)、CD8(H=71.72,P<0.001)阳性T淋巴细胞、CD19(H=56.45,P<0.001)阳性B淋巴细胞及CD16CD56(H=38.69,P<0.001)阳性NK细胞在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显示各组间的差异性均有统计学意义,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病患外周血CD3、CD4、CD8阳性T淋巴细胞、CD19阳性B淋巴细胞及CD16CD56阳性NK细胞水平均最高,中位数分别为1889、908、654、366、521,发生淋巴结转移为1~3个的患者次之,其中位数分别为1230、718、431、226、304,淋巴转移数目>3个的患者最低,中位数分别为826、462、270、159、291;且CD4阳性T淋巴细胞与CD8阳性T淋巴细胞的比值即CD4/CD8在各淋巴结分组比较也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13.87,P<0.001),没有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外周血CD4/CD8结果最小,中位数为1.50;淋巴结转移数目为1~3的次之为1.65,淋巴结转移大于3的最高,中位数为1.81;各分子分型分组相互比较,除CD4/CD8比值(H=10.00,P=0.02)及CD8阳性T淋巴细胞(H=11.8,P=0.008)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各组织学分级比较发现均未见明显差异;根据肿块大小,将乳腺恶性肿瘤分为≤2cm组及>2cm组,两组比较发现,CD4/CD8比值(Z=-3.83,P<0.001)及CD8阳性T淋巴细胞(Z=-2.73,P=0.0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肿块≤2cm者CD4/CD8比值较低,其中位数为1.50,CD8阳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较高,中位数为543,而肿块>2cm者CD4/CD8比值较高,中位数为1.80,CD8阳性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较低,中位数为433;根据脉管内有无癌栓,将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分为脉管内无癌栓组及有癌栓组,两组比较发现,CD4/CD8比值(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