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分叶法剜除术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摘要:
研究背景:良性前列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疾病,会导致老年男性膀胱出口梗阻。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医疗技术的提升和社会人口老龄化,患有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人数持续上升。目前良性前列腺增生手术的标准治疗依旧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然而前列腺电切术主要适用于前列腺体积在30~80 ml之间的患者。对于体积大于80 ml的患者,电切术存在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大和术中吸收冲洗液多等缺点。前列腺剜除术把开放性手术中沿外科包膜剥离的优势与经尿道电切术的微创相结合,使其具有切除彻底、术中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特点,被推荐应用于大体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同时,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家庭中老年人占比升高,老年人看病的经济问题也逐渐受到重视,作为老年人中常见的疾病,前列腺术后如何快速恢复值得广大关注。因设备条件的限制,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在剜除术与电切术的基础上,改进形成一种局部剜除与局部电切相结合的术式,称为经尿道分叶法剜除术,属于剜除术的一种。本文通过比较经尿道分叶法剜除术与经典经电切术治疗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患者(>80ml)的临床疗效、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等,来评价经尿道分叶法剜除术。
目的:该研究旨在比较经尿道分叶法前列腺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在大体积前列腺增生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住院费和术后并发症,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2021年12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7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并且其前列腺体积经超声检查计算大于80 ml并愿意接受经尿道分叶法前列腺剜除术或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该手术均是3名拥有手术资格的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完成。根据手术方式分成经尿道分叶法剜除术组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组,简称为剜除组(n=39)和电切组(n=38)。分别收集和整理其临床资料和术后随访资料,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病程年限、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术前生活质量评分(QOL)、术前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手术时长、切除增生组织体积、切除速率、术中及术后膀胱冲洗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膀胱冲洗时长、住院总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随访数据包括术后3个月IPSS、QOL和术后12个月是否复发。运用SPSS 26.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值变量进行正态性检验,两组均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以参数检验进行对比,至少一组不符合正态性分布的数据以非参数性检验对比,分类变量以卡方检验对比,P<0.05表示两组数据在统计学上拥有差异性。
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病理诊断均排除前列腺癌,且手术过程顺利,安返病房。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伴有的基础疾病无统计学差异(P>0.05)。剜除组切除组织体积比电切组多(P<0.05),切除速率比电切组快(P<0.05),术中膀胱冲洗量、术后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均比电切组少(P<0.05),其中剜除组的住院费比电切组低18%,术后3个月IPSS和QOL评分比电切组更小(P<0.05)。剜除组术后膀胱痉挛9例,无术后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和尿道狭窄,术后12个月无复发病例;电切组术后膀胱痉挛12例,术后尿失禁1例,术后继发性出血1例,术后12个月复发1例,无术后尿道狭窄。其中术后继发性出血再次于手术室内电凝止血,术后恢复可,术后膀胱痉挛与尿失禁均为暂时性,出院前膀胱痉挛均已控制,尿失禁均于术后3个月内控制,以上两组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治疗体积大于80 ml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时,经尿道分叶法剜除术相比电切术临床疗效更好,切除更彻底,术后排尿情况改善更明显,术后并发症更少,术后住院天数更少,住院费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