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孟子》译本绪论
理雅各
考证
回译
摘要:
理雅各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汉学家,系统地翻译了中国的儒家经典,名为《中国经典》,其中第二卷是《孟子》。理雅各为《孟子》译本撰写了长达123页的学术绪论。笔者选择其中的核心部分——第二章第二节(约15000字)进行了翻译实践。该部分为理氏对孟子思想及其影响的介绍和评论。为了增强说服力,理氏广征博引,除《孟子》篇章外,还有更多其他古籍的内容。毫无疑问,翻译这样一部学术作品,难度很大,译者不仅需要熟悉《孟子》原文,熟悉孟子所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而且需要对大量中国古代文献有所了解。在翻译有关专有名词、引文以及重要历史事实时,译者需要对这些元素进行查验、核实,才能准确地将它们进行回译或还原。这一查验、核实的工作便是考证。这也是将汉学家的外文著作译成中文时经常需要做的事情。本文即是在这方面所做的一个初步尝试,希望本文的一些“发现”对今后从事汉学学术著作翻译的人有一点小小的帮助。本文是一篇翻译报告,大致分为对文本及理雅各的介绍,任务描述,案例分析,结论等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理雅各,理雅各《孟子》译本绪论以及本翻译报告的研究意义;第二章包含译前准备,翻译过程以及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第三章通过案例分析论述;第四章为结论。其中第三章是本报告的核心,着重谈论本次翻译实践中的考证。对于这些细节的考证,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搜索进行基本查询,缩小检索的范围,搜索过程中注意网站信息的可信度,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验证。考证专有名词时需要参照平行文本;考证引文时,准确理解引文内容,通过搜索网络关键词初步定位引文来源,再查阅、参考权威文献进行确认。考证史实时需要借助权威文献确认史实信息。翻译过程中,考证对于正确理解,准确翻译原文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