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自我驱动型孩子》
目的论
信息型文本
翻译技巧
摘要:
青少年的行为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热点话题,关于青少年自杀、患抑郁症、实施校园暴力之类的新闻层出不穷。行为问题的背后实则是心理健康问题,而这多与其早期的家庭教育密切相关。如此情形之下,推崇家长权威的“中国式家庭教育”似乎已不再适用于现代家庭,科学的指导与有效的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翻译报告选择美国维京出版社发行的《自我驱动型孩子》(The Self-Driven Child)第五章作为翻译实践的文本。该书共14章,12余万字,每章都蕴含大量的真实案例与科学研究结果,主要从大脑科学的角度出发,深入浅出地阐述自我驱动性对孩子的影响,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建立良性的亲子关系,在科学的指导下帮孩子塑造一个更具韧性的大脑。本翻译项目所选取的文本,是针对青少年家长的教育指南类读物,属于信息型文本。此类文本的翻译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翻译时要求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目的对译文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一要求符合弗米尔所提出的翻译目的论三原则: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因此,笔者在目的论的指导下完成了此次翻译实践。本报告分析了目的论三原则指导下词语、句子、篇章三种层面的翻译中使用到的翻译技巧,其中词语层面的翻译包括四字格的使用、一词多译现象分析等,句子层面的翻译包括增译法的使用、被动语态的转换以及语序的调整,语篇层面的翻译则包括小标题的翻译与段落的调整。该报告共四章:第一章对翻译任务进行描述,包括对翻译项目的来源介绍、翻译文本的文体分析及翻译项目的意义。第二章是对翻译过程的描述,首先介绍了翻译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翻译工具和理论的准备以及翻译计划的制定。然后总结了多次修改译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包括翻译过程中存在的失误和盲点、对源文本理解方面的难点与错误、对文化现象的思考、对文体修辞的修改以及终稿的润色。第三章是案例分析,该章共列举了28个译例,并将这些译例划分为词语、句子、篇章三大类,详细分析了每个译例的翻译修改过程、使用的翻译技巧以及翻译时遇到的问题等。第四章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总结,对整个翻译过程进行了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