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山本梅崖
泰特勒三原则
论文翻译
翻译技巧
摘要:
作为同属东亚文化圈的两个国家,中国与日本毫无疑问存在着众多共同点。而其中不得不提及的便是两个国家都对“儒学文化”的推崇。中国的儒学文化传至日本对其造成的巨大影响,至今仍可窥见。日本学者矢羽野隆男长年研究中日文化交流史,尤其是在两国清末学者之间的儒学交流方面颇有心得。其中,他发表的「山本梅崖の自由民権と儒教観―変法派との交流を手掛かりに―」,以山本梅崖的自由民权思想为切入点,探讨了清末中日学者以儒家思想探究自由民权之路,为我们展现了特殊社会条件下中日两国学者的交往以及日本学者为儒学在日本的发扬所做出的努力。论文中引用了诸多历史资料,作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重要材料,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翻译实践报告的翻译文本为论文,而论文这一形式的文本本身在翻译上有诸多要求。论文作为学者准备发表在期刊或论文集上的文本,必须实事求是,总结得出研究结论。译者不能以自己的喜好去翻译文本,更不能对文本的内容进行随意篡改和增添。但是,两种不同国家的语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这就要求译者在不改变原文内涵及意义的同时,也要兼顾译入语的通顺流畅,以免影响读者的阅读与理解。这一诉求与泰特勒翻译三原则对优秀译文的要求一致,因此笔者将其选为此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在翻译实践过程中,从词汇和语句处理两大方面入手,总结得出相应的翻译技巧。并且在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指导下,对译例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内容上,必须重视译前准备工作。翻译前了解文本内容以及涉及的人物背景使笔者能更全面地把握原文本,准确译出原作思想。其次,在翻译风格上,要想译文风格与原文风格一致,必须在翻译时注意对照原文,再灵活使用翻译技巧,推敲措辞。最后,在语言运用上,要坚持译后审校,选择适合的语言,保持译文流畅。此前,泰特勒翻译原则在论文翻译的应用并不多,因此笔者在论文题材文本中选择该原则作为指导理论,希望可以给今后的学术论文翻译提供一个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