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工程合同
功能性翻译理论
英汉翻译
翻译技巧
摘要: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澎湃浪潮,在各个国家的不断发展进程中,中国也对世界敞开了大门,对外开放使得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交流开始增多,越来越频繁的合作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加快了我国国力的提升。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大大推动了国际资本流动,金融全球化进程的步伐明显在加速,新的世界形势下,老旧传统的贸易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多元化合作的需求,因此,需要探究更高更有效的合作模式。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中,经济往来是必不可少的。我国在许多领域和其他各国有所探求和交流。在众多的合作谈判中,工程合同便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如何让多国公司更好地了解技术发展,准确无误地理解工程条款与需求,合同翻译工作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笔者在实习期间为工作单位进行翻译工作,该公司从事神华国华印尼爪哇7号2× 1050MW燃煤发电工程在印尼的一系列工作,包括建筑、安装以及调试等。发包方需要有合格的承包方就本项目D标段#1机组主体及输煤系统建筑工程进行施工,且该承包方愿意从事上述工程施工。因此发包方需要就此工程与承包方签署有关协议。此报告翻译文本题材为印尼浙江能源建设有限公司与神华国华(印尼)爪哇发电有限公司的合同文件。译者对此合同进行翻译,从而实现其传递信息并有法律约束力的功能。该文件所涉及的知识领域专业性较强,因此对译文要求较高。笔者首先要对合同的性质进行探究,掌握合同的定义、特点以及其主要功能等。在翻译的过程中,通过查阅学习多方面的文献资料,探索并找到适合此类翻译的翻译理论,将原文所要表达的含义精准地呈现出来,并实现其交际性。功能主义翻译理论则是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理论。该理论的概念是由德国功能学派提出的,其代表人物分别是凯瑟琳娜·赖斯、汉斯·弗米尔、贾斯塔·赫兹·曼塔利、克里斯蒂安·诺德。该理论最核心的两个概念则是翻译目的论和翻译行为理论。在此次翻译实践中,译者需掌握工程合同类文件的语言特点,在有效完成该合同文件翻译工作的基础上,对词汇、句法、文体等专业性较强的方面,能基于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找到翻译该类合同文件合适的方式与策略。该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翻译文本的背景、选题意义和翻译要求。第二章主要研究翻译过程中所涉及的翻译理论以及工程合同的发展情况。第三章对翻译过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包括翻译的思考过程以及遇到的问题等。第四章中,通过列举实例对翻译文本进行案例分析。最后一章中,笔者根据合同文件翻译的研究现状,总结出此类文件翻译中常见的问题,并归纳出相应的策略和技巧,为今后此类文件的翻译工作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