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
民族地区
案例分析
翻译技巧
摘要: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大多聚居在边疆地区。边疆社会的稳定是确保民族团结与国家稳定的保障,在促进中国的全面发展与实现中国梦的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的进步,新媒体日新月异、空前活跃,人们可通过网络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在各种网络平台上发表言论。在这个社会背景下,如何把控社会舆论成为政府工作的难题。舆论的力量是不可小觑的。在信息化时代,政府掌握舆论发展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是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边疆稳定的有效措施。译者以《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为文本,进行中韩翻译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撰写翻译实践报告书。该作品于2016年3月出版于人民日报出版社,作者是刘建华。全书字数约为16万字,由译者与金洺宇同学合译,其中译者负责翻译导论与第一章部分。此部分原文字数为30584字,译文字数为45388字,尚无韩文译本。该作品以风险社会与网络舆情两大社会热点为切入点,探究舆情消长与边疆社会稳定之间的问题,并提出维护边疆地区稳定与管理网络舆情的措施。作品中例举了云南“躲猫猫”等社会舆情事件,着重阐述在社会舆情管理中,舆情“消长”模型的理论指导作用及实际操作价值,由此可看出中国政府科学的社会管理理念。译者认为此作品意义重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这正是译者选择此作品作为翻译文本的主要原因。选题目的一是希望本书的舆论治理对策和社会维稳方法可以给其他国家社会管理工作提供参考。选题目的二是让更多的韩国人了解到中国,了解中国政府如何处理民族问题,树立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智慧。译者自2019年4月开始选题到目前完成作品翻译及翻译实践报告,期间遇到种种难关,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一步步攻克了难关。首先,在确定翻译作品后,译者为了透彻的理解原文的内容,阅读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并查阅相关资料,做了一系列译前准备工作,为后续翻译工作打下基础。其次,在翻译阶段,为追求译文表达的准确性、严谨性,对于每个专业名词,特别是有关中国的政治用语,译者参考了中韩两国的相关新闻报道,搜索了“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确保规范用语;对于结构复杂、较难理解的长难句,通过反复阅读理解,进行分层分段,结合翻译技巧转换成韩国语,使译文流畅通俗易懂;另外,在翻译过程中,与合译的金洺宇同学一起讨论原作的内容及遇到的难点,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统一原作中出现的关键词。完成初次翻译后,再进行反复的校稿修正,确保译文的准确性。此翻译实践报告书由五大部分组成: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叙述了译者选择此作品作为翻译文本的目的及意义。第二章介绍翻译项目及原作的基本内容。第三章简单地概述此次翻译实践的译前、译中、译后的工作。第四章详细地论述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遇到的难题及解决方案。第五章总结译者的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