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形式主语句
切分
翻译单位
认知负荷理论
同传
摘要:
该论文旨在以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理论为指导,以形式主语句为研究对象,探究学生译员在英中同声传译过程中切分翻译单位的特征,并研究在相应翻译单位之下,减少认知负荷,提高译文质量的口译策略。事实上,学术界针对翻译单位切分的研究不占少数,但皆是从篇章层面出发,在实证研究与描述性研究中均未对研究的语篇或语篇以下语言层面进行归类。本论文借助有声思维法(TAPs),辅以试前试后问卷,和译文评价的数据分析模式,探究9名口译方向翻译硕士在对形式主语句进行英汉同声传译时的翻译单位切分情况,拟回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1)受试在同传过程中翻译单位切分意识是否存在差异?(2)翻译单位切分意识强弱与切分数量有何联系?(3)在形式主语句中,切分单位有哪几种类型?(4)切分后形成的翻译单位有几种类型?(5)针对相应翻译单位,选择何种翻译策略能够提高译文质量,减少译者认知负荷?本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都有切分翻译单位意识,但切分意识均不强或一般。翻译意识强弱与翻译数量之间并无联系,出现翻译意识相对较强的译者切分的数量很少,翻译意识弱的同学出现切分数量多的情况。就切分位置而言,切分位置可分为四类,即介词,关系词,连词以及其他切分位置。其他切分位置中,显著停顿为主要切分类型。通过分析切分后的翻译单位,本论文探究了由不同翻译单位构成的形式主语句所适用的翻译策略,以提高口译质量,减少译者认知负荷。具体来说,翻译策略有主语选择,增译,调整语序。本研究的重点不在于篇章,而是聚焦形式主语句这种特定句法结构。借助吉尔的认知负荷模型,对翻译单位切分做深层次分析,包括切分处特征,翻译单位特征,以及相应的翻译策略探究。基于本研究发现,切分是同声传译中的重要技能,但是必须在与口译策略共同作用之下,才能翻译出高质量的译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现有有关翻译单位切分及口译策略的研究做一些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