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工程管理
科技文本
功能对等理论
翻译技巧
摘要:
20世纪90年代初,工程管理理念在中国逐渐引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推动了一系列大型工程项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管理开始引入信息化手段,包括建筑信息模型、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技术。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工程管理标准的制定,推动中国的工程管理体系逐渐与国际接轨,提高中国工程管理的国际竞争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理念的不断更新,中国工程管理在未来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工程管理学术论文的翻译成为促进建筑行业建设发展及经验交流的重要环节。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取一篇工程管理学术论文Developing a BIM-enabled building lifecycle management system for owners:Architecture and case scenario作为首译文本,该论文于2021年发表于国际期刊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主要介绍一种应用BIM技术的新型建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结合源文本的语言特征及翻译要求,通过翻译实践和理论分析发现,源文本语言的专业性、准确性、客观性及规范性特点与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念契合,因此,功能对等理论可以指导并作为科技文本翻译的评判标准。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本报告从词汇、句法、篇章及文体四个层面对具体案例进行阐述及分析,探讨相应的翻译技巧。在词汇层面,可采用词性转换、直译及省译的翻译技巧;在句法层面,对于名词化结构的翻译,应根据句子的逻辑关系进行结构转换,使译文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对于长难句的翻译,可以采用顺译、拆分和重组等技巧来产出通顺地道的译文;在语篇层面,可选取衔接连贯重构和语篇布局重组的处理技巧;在文体层面,翻译选词时需要严谨客观,必要时在括号内加注解释,确保文体风格的学术性及严谨性对等。
通过此次翻译实践及报告的撰写,译者提高了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进了对工程管理领域最新技术研究的认知,以及梳理了科技文本翻译所用的翻译技巧,力求提高译文的质量,确保在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准确传达和理解,以期为相关科技文本的汉译提供些许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