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系统功能语法理论
介词和介词短语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摘要:
武汉坐两江、拥三镇,为九省通衢,首义之城。近代以来,丰富的中西文化交流为武汉三镇留下了富有特色的建筑文化遗产,谱写了一部立体的中国近代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鉴于此,本报告以《武汉城记》这一外宣文本中的第五章第一节为翻译材料,全文共12000字左右。该材料属于外宣文本,翻译时应表达贴切、传情达意、逻辑连贯才能通过外宣传播武汉的历史文化与建筑遗产。在翻译时笔者发现介词和介词短语在实现以上目的时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介词是英语中一种词类,也被称作前置词。它通常位于名词或代词的前面,用来表示该词与其他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介词短语是由一个介词及其后面紧跟的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所组成的短语。同时从某种程度上说,英语是介词的语言,介词使用频率位居首位,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汉语介词大多是从动词“借来的”。鉴于这一差异本文旨在研究以下问题:(1)如何利用介词和介词短语使外宣文本的译文表达贴切、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并且语言流畅?(2)翻译时运用介词和介词短语,句子结构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理论的三大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为指导。在概念功能指导下,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可以更准确的表达源文本信息;在人际功能指导下,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可以使译文更准确的传达出原文的态度和情感;在语篇功能指导下,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可以提高目的语文本的流畅度,对传播武汉城市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方面具有跨文化交际意义。
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从节选文本中选出25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旨在探究翻译介词和介词短语时所运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本报告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此翻译实践的任务描述;第二章详细阐述了该报告的整个翻译过程;第三章是理论框架;第四章是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重点;第五章是对此次翻译实践的总结和反思。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从概念功能上看,翻译时使用介词和介词短语,句中可以运用转译法,将原句中的次要信息中的动词转化为名词,使译文信息结构更加清晰。也可以运用增译法,增译逻辑词使逻辑显化,突出英文形合这一特点。(2)从人际功能上看,翻译时使用介词和介词短语,句中可以运用直译法,使译文叙述更加客观。也可运用反译法,突出关键事件的重要性,使译文和原文的态度情感相同。(3)从语篇功能上看,翻译时使用介词和介词短语,句中可以运用倒置法将重要信息前置,更符合英文用语习惯;运用合译法将连接不同的信息要素,使译文更加流畅;运用分译法将不同的意群分开,体现出不同意群之间内容的区别也可通过介词和介词短语凸显出前后意群之间的关系,从而来提高文本的流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