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野外生存
目的论
三大原则
翻译技巧
摘要:
野外生存运动作为近几年兴起的一项新型户外运动项目,它既有趣味性、实用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冒险性。因为在野外生存的过程中,各种紧急情况或者突发事件时有发生。由于缺乏处理类似事件的经验,参与者的生命安全往往容易受到威胁。因此,译者选择该翻译材料旨在帮助户外运动爱好者掌握野外求生知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本篇翻译报告材料选自《荒野求生指南》(Bushcraft Basics:A Common Sense Wildness Survival Handbook),该书是由Leon Pantenburg所著,并于2020年5月由Skyhorse Publishing出版社出版。全文五万多字,共分为七章,每一章分别为人们介绍了野外生存过程中应该掌握的求生技能,包括培养求生意识以及如何准备救生包、选择服装、搭建庇护所、挑选生存所需工具、生火等等。书中内容实用性与可操作性都很强,对户外探险爱好者以及人们在遭遇自然灾害后如何自救都具有指导意义。笔者选择德国功能学派学者弗米尔和赖斯提出的目的论为指导,翻译本书第五、六章。“目的论”由德国功能派学者费米尔和赖斯等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该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整个翻译行为的过程,即“目的决定手段”。目的论主要有三个原则,分别为目的原则、忠实原则和连贯原则。本篇翻译实践报告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任务描述,包括翻译任务来源、作者及文本简述、翻译项目意义;第二部分是翻译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分析了在翻译初稿、修改稿中所遇到的问题;第三章的翻译案例分析是本篇翻译报告的核心内容,作者结合文本特点,并在目的论指导下从词汇、句法、语篇探讨了翻译该材料时所采用的翻译技巧。在词汇方面,译者采用了省译、音译,词类转换、词义延伸在句法层面,译者运用了语态转换法、拆分法等;在语篇方面,从衔接和连贯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第四部分是翻译实践总结,包括翻译实践中的不足与相关思考以及对今后工作的启发与展望。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从目的论的角度分析了信息型文本的翻译策略。本篇报告表明,依据目的论三原则所确定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译文质量,较好地实现科普野外生存知识的目的。通过此次的翻译实践,笔者的翻译能力得到了提升,同时还收获了有关野外生存的知识,为以后翻译此类文本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