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佛教旅游宣传画册
文化负载词
目的论
翻译技巧
摘要: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和提升我国文化自信。《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指出,从2015年以来,中国入境游持续稳定增长。入境游客更愿意深入体验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而让入境游客更好的接受和体验中国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因此,对体现中国文化特色的旅游景点宣传画册的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2019年,作者参加了西南交通大学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项目,为四川成都新津观音寺制作了中英双语版本的旅游宣传画册。而中文画册则成为了译者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源语文本。本报告主要介绍了译者翻译新津观音寺壁画宣传画册的任务和过程,并通过分析源语文本的语言特征,在翻译目的论的指导下,从翻译策略和技巧的角度出发,对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一方面,翻译目的论强调了目的语读者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源语文本的翻译目的则是增强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可读性,用目的语读者熟悉的语言形式帮助其理解异域文化。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在句式结构和句子逻辑上,侧重于使用归化的翻译策略,提高译文的可接受度。另一方面,源语文本属于旅游宣传资料,是一种应用型文本。从文本功能角度出发,翻译目的则是传播中华文化。而源语文本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如:佛教术语、四字格词、对偶句等,文化内涵丰富。由于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的差异,译者采用了一些翻译技巧,如:音译加直译、解释性翻译、增译、注释等,以达到传递文化的目的,同时也验证了翻译目的论强调的应根据翻译目的来选择翻译方法和技巧的理论。本文旨在通过反思和分析本次翻译实践,提高作者的翻译理论素养和翻译方法,并将这些策略和问题记载下来,希望能为同类型的宣传资料翻译提供参考建议。本文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翻译任务综述,介绍了翻译任务背景,分析了原文特点和翻译要求。第二部分为任务过程描述,包括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工作。第三部分为翻译目的论及其三法则的简单概述和其对本次翻译的指导意义。第四部分为目的论指导下译文所使用的翻译方法的案例分析,第五部分总结了笔者在本次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