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口笔译测试与评估》
阐释学翻译理论
学术类文本
翻译技巧
摘要:
翻译专业分别于2006年和2007年获批设置翻译本科和翻译硕士学位,旨在培养满足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翻译专业人才。在这一背景下,外语专业翻译教学与翻译专业翻译教学如何突显特色,明晰各自的教学目标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而翻译测试与评估作为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值得我们深入探究。笔者以《口笔译测试与评估》第四章内容为基础,依据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进行了具体分析。阐释学翻译理论提出的“翻译四步骤”,分别为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首先,信赖是认为原作具有意义和价值。其次,由于不同的时代背景、语言特点、和思维模式,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侵入原文。再次,在吸收环节,需要将原语的意义和形式尽可能地植入到目标语中。最后,在翻译过程中,原文本的信息难免会遗漏,所以必须通过增译、省译、转换等翻译技巧对文本做出补偿,以求原文本和译本之间信息的平衡。本翻译实践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描述了此次翻译任务的背景及意义,包括本书背景、内容和作者的介绍,翻译本书的意义和翻译实践的总述。第二部分是翻译任务的描述,对原文本进行分析,按委托方要求修改译文,对于原文本的分析是从词法、句法和语篇三个方面进行,对学术类文本从语言层面进行剖析。第三部分从译前准备开始,进行背景知识查找、明确翻译工具和资源的使用、平行文本的选择和分析、确定翻译理论以及制定翻译计划和术语表,到译中的质量控制和翻译过程描述,再到译后的自校、同伴校对和委托方反馈。第四部分是翻译过程中的实际案例,为了忠实原文本,结合阐释学的理论分析,译文采用了增译、省译、句式重组和主被动语态的转换等翻译技巧,确保译文的可读性和流畅性,力求符合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第五部分对此次翻译任务进行总结,反思此次翻译任务中遇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及翻译过程中译者的局限性和启发。通过本次翻译实践,希望原文思想和内容得以有效传达,为今后翻译此类学术文本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