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妙法莲华经》
接受理论
佛教术语
翻译技巧
摘要:
文化典籍中的术语能够展现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佛教术语是文化典籍术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术语的翻译在佛教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受到翻译研究领域的关注。由于佛教术语蕴含着丰富的佛教文化,对佛教术语的翻译要易于译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妙法莲华经》是一部大乘佛经,在佛教史上影响深远,包含了大量的佛教术语,对于研究佛教术语的翻译具有重要价值。接受理论,又称接受美学,主要指的是“从作品作者到文本读者极点的一般性转移”,其重要理念有期待视野、视域融合、审美距离和不确定性。这一理论与翻译研究相互关联,对翻译研究具有指导意义。基于Burton Watson、Gene Reeves以及Tsugunari Kubo和Akira Yuyama对鸠摩罗什汉译《妙法莲华经》的三个英译本,从接受理论的四个核心理念出发,本文收集了《妙法莲华经》前四品中的佛教术语,包括阶位术语、修行方法术语、修行境界术语及时空术语,对120条佛教术语共360条译文进行了分析。具体而言,本研究以接受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量化和质化相结合的方法探究了佛教术语的英译是否易于读者接受,并分析了译者采取的11种翻译技巧及其动因。研究发现,释义、改变清晰度和改变可见度技巧有助于译文满足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文化过滤和文化对等技巧可以使源语文本与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进一步融合;改变信息和描述对等技巧能够调整源语文本与译语读者之间的审美距离;改变抽象度、直译、借词加文外注释技巧可以用于处理源语文本中的不确定性。译者的翻译目的和译语读者的期待视野是影响翻译技巧选择的因素。文化背景的差异也影响不同译者采用贴近源语文本或译语读者的翻译技巧。Watson善用直译和释义翻译技巧,译文含义清晰,流畅自然;Reeves多用文化对等和文化过滤翻译技巧,译文贴近译语读者,通俗易懂;Kubo和Yuyama常用借词加文外注释翻译技巧,译文贴近源语文本,内涵详尽。研究还发现,佛教术语翻译中运用了大量借词加文外注释翻译技巧。佛教术语内涵丰富且在译入语中没有对等的文化意象时,译者采用借词加文外注释技巧以及将其与其他技巧相结合对佛教术语进行翻译。本文从接受理论的角度探究《妙法莲华经》中佛教术语的英译,希望可以对《妙法莲华经》及佛教术语的翻译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