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质景观
功能对等理论
字法层面
句法层面
语篇层面
翻译技巧
摘要: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跨国旅游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刺激了消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在此背景下,巴山大峡谷地质景观项目小组委托译者(即本报告作者)对《巴山大峡谷地质景观解说》进行汉英翻译,其目的在于向游客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传播中华文化,以及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翻译实践具有现实意义。本翻译报告基于作者的中-英景观介绍翻译任务。源文本属于信息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旨在介绍地质景观并吸引游客参观。由于文化差异,如何对地质景观解说词进行英译是译者面临的难题。在此背景下,作者选取了30个案例来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译文读者对译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应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和欣赏程度基本一致,其适用于指导本次翻译实践。根据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作者探讨翻译技巧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认真研究,主要结论如下。在词汇层面,为准确翻译地质专业术语及文化负载词,作者采用了直译、释义,音译、意译的翻译技巧。此外,作者还咨询了地质学和翻译领域的专家,参阅大量平行文本。在句法层面,对长难句进行拆分和重组,使意思表达更为准确。针对汉语诗歌的翻译,采用了增译和减译的翻译方法,以达到音美、意美、形美。在语篇层面,删去冗余的表达,运用衔接与连贯的技巧,使译文更加简洁流畅。本翻译项目的研究成果以期为达州市宣汉县地质旅游业发展提供宣传和支持,助力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和地方经济发展。此外,本报告分析了在地质景观解说词翻译过程中的重难点,并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凸显出该理论对本次翻译实践的指导性作用。希望本报告提出的翻译方法和技巧,能为从事地质旅游翻译和类似文本翻译的译者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