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文学史》
英译汉
翻译技巧
摘要:
该翻译实践原文取自英国汉学家赫伯特·艾伦·翟理斯(Herbert Allen Giles,1845~1935)的中国文学文化论著《中国文学史》(A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中部分选章。翟理斯根据对中国文学的见解,梳理出文学史的架构,并穿插中国本土作家评论,意在从西方现代观念对中国文学史进行重构,该著作具有一定的翻译价值。本报告选取了书中唐宋元代部分章节,作者以唐诗开门见山,继而介绍了唐代经学与普通文学。针对宋代部分,翟理斯展开了对于影响文学发展外部因素的评述,如文学作品生产机制中的政策、印刷术等,并介绍了宋诗、字典编纂学与法医学的发展。元代部分也不乏诗作的介绍,并着重介绍了元代戏剧。译者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翻译的重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1)文学术语词,文化负载词及多义词;2)定语及状语修饰成分,被动语态与引用;3)连贯与衔接以及文本风格传达等方面。任何理解都无法脱离历史而产生。这需要译者与文本乃至作者达成和解,超越时代的鸿沟,构筑交融的局面。在翻译实践中,对上述难点译者分别采用了灵活的翻译技巧,譬如,1)在词汇层面,平行文本为术语提供参考译本,注解的增加,词性转换与四字词语的使用等都可提高文本的可读性。2)在句法层面,采用了词序变换、语态转换和权威性翻译等翻译技巧,使译文顺畅自然。3)在语篇层面,强调译文的衔接与连贯,同时又保留了原文的独特风格。最终,译者对翻译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进行反思,提出有关文学史文本的一些翻译经验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