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新媒体与信息社会》
专业术语
翻译技巧
摘要:
译者选择翻译实践报告作为硕士学位论文。以吴泽燮(???)、姜贤斗(???)、崔正浩(???)、安宰贤(???)四位教授共同所著的《新媒体与信息社会(?????????)》为文本进行了韩中的翻译工作,在此基础上撰写了翻译实践报告。此文本属于学术类范畴,是一部新媒体与社会相关论文的合辑,既可作为学界、业界深入研究新媒体的参考资料,又可作为普通读者了解新媒体、认知新媒体的案头读物。全书字数约为409935字,共十五个章节,译者翻译了从序言至第三章第三节,韩文字数为38691字,译文约为3万多字,尚无中文译本。随着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的兴起和互联网应用技术的进步和完善,芯片、LBS和人工智能技术更是突飞猛进,而作为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变革也在悄无声息地进行,传统新闻传播媒体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信息传播交互的需要,新媒体和大众传媒的兴起,也标志着依靠移动终端进行互联、互娱、互动的社交时代正式到来。PC为终端的媒体信息流时代,正在通过“云”技术和移动终端,向超越时空界限的“全媒体”时代跨越。如今,媒体与公众之间的距离被不断的拉近,几乎人人可以成为主播,几乎人人可以成为信息的主体,信息交互的受众性从PC时代的N,几乎在一瞬间变成移动互联时代的N2!同时新媒体的疯狂发展也给社会层面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课题。译者选择翻译此部作品,意在通过该书对韩国和中国社会对于新媒体的认知和发展状况进行对比,辩证地分析当下和未来已经或可能出现的不同影响,以近邻韩国至东北亚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媒体舆论发展历程和未来前景、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情况的介绍,为我国提供一些借鉴,并为今后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一些帮助。本次翻译实践报告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介绍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是笔者对于本次翻译项目文本和作者的介绍,总结性的概述了著作性质和内容。第三部分是译前分析和翻译过程,包含文本分析和翻译策略研究。第四部分的案例分析为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的重点,举例并分析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遇到的专业术语和长短句翻译中翻译技巧使用的问题。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始终坚持以严复先生在《天演论》中的“译例言”所提到的“信、达、雅”理念为指导,综合运用增译、减译、分译和语序变动等翻译技巧来解决实际问题。第五部分总结了本次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的心得体会和实践总结,谈及了翻译实践活动中所受到的启发和经验以及自身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