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流水句
英汉差异
翻译技巧
《生态文明中的生态原理》
摘要:
随着社会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全球变暖日益严重,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致力于构建在生态领域的话语体系,为缓解生态危机提出可行之策。因此,生态领域的翻译不仅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而且也为世界面临的生态困境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本研究源文本选自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生态文明中的生态原理》,全书语言通俗客观,详细介绍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回顾了人类在不同时期面临的生态问题,结合全球生态治理特点,提出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挖掘生态建设的哲学思想,促进生态文明的发展。
有鉴于此,笔者选取了《生态文明中的生态原理》中的第一章的第一部分作为翻译实践材料,该部分共计12000余字,其中作者通过案例分析选取了东西方国家从古至今所面临的典型生态问题,如古巴比伦王国的覆灭与气候的关系、黄土高原的植被破坏以及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等。结合本次翻译实践材料,汉语流水句为本次的翻译难点,为准确传达文本中所涉及的汉语流水句,笔者选取了26个实例进行分析。从英汉对比出发,以形合与意合、刚性与柔性以及繁复与简短为具体对比点,总结了汉语流水句的翻译技巧。
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对英汉对比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获得了翻译经验。为解决汉语流水句的翻译问题,笔者在实践中结合英汉差异,总结了四种翻译技巧,分别是分译法、合译法、逆序法以及重组法。基于语义层次以及语义的相关性,可以采用分译法以及合译法;英语和汉语在句子重心位置上的差异,汉译英时通常会将因果、条件以及时间等状语部分后置,可采用逆序法。在句子和篇章思维模式上,汉语句子或篇章呈螺旋形,一般先叙述后总结,先陈述后表态;而英语句子或篇章呈直线型,一般先总述后举例,先表态后陈述,可采用重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