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长句
汉日语言差异
逻辑转换
摘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形成已是必然,各国利益息息相关,各国命运紧紧相连。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更应该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强交流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交流是其中重要的一个领域,哲学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本翻译实践报告以《我们的哲学》为翻译实践报告的文本素材,以期将该篇文章的哲学思想和观点传递给我国的读者,加深我国读者对日本相关哲学思想的了解,激发两国读者对丘浅次郎与中国的渊源的兴趣,为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尽自己的微薄之力。翻译是两国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质量高的译文是对两国文化交流产生积极影响的重要依据。《我们的哲学》这篇文章兼具哲学性文本与评价性文本的特点,文体严谨、逻辑紧密。此外,文章中出现大量长句,为翻译和理解造成一定困难。而且,中日两国在逻辑思维、语言习惯等各方面的差异导致翻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增加了读者阅读和理解的难度。为了尽可能准确地传递作者的思想,降低读者阅读难度,增加译文的可读性,有必要进行逻辑转换。本实践报告共有4章。第1章介绍选题背景、翻译文本内容及本次实践的意义;第2章从前期准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三个方面阐述翻译过程;第3章为案例分析,笔者列举多个案例,分析句子内部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从正反转换、主被转换、动静转换、虚实转换、成分转换、语序转换等六个方面来说明长句翻译中常见的逻辑转换种类以及逻辑转换的具体过程。第4章阐述翻译心得并总结翻译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通过本次翻译实践,笔者认识到要想翻译出地道的汉语,首先要了解汉语和日语的异同点,充分掌握两种语言的习惯和特点,这有助于翻译工作顺利开展。其次,反复阅读全文,确认文章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结合对汉日差异的理解,以是否能得出更加纯正的汉语译文为标准,判断哪些句子可以大致按照日语文本中的句式和顺序翻译、哪些句子不能完全按照原文的结构和排列方式翻译,筛选出需要进行逻辑转换的句子。然后,翻译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在于如何进行转换才能让汉语译文没有违和感。本次翻译实践主要运用了正反转换、主被转换、动静转换、虚实转换、成分转换、语序转换等转换策略。具体运用的转换策略是由句子的具体情况决定的。然而,单纯的转换未必能得到理想的译文,也就是说,转换策略的运用不应该流于表面,还需要与语言表达紧密结合。总而言之,合理、科学地使用逻辑转换策略,灵活地进行语言表达,有益于提高译文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