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旅游文本
文化专有项
翻译技巧
摘要:
本项目为湖南郴州旅游景点简介英译,主要包括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和汝城县理学古镇景区。源文本和翻译文本以布告栏或指示牌形式在景区内展出,一方面可以为游客,包括外国游客提供基本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引导游客进一步了解景区,宣传景区,弘扬中国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原文无参考译本,译者在译前参阅类似景区简介翻译,展开文献和项目调查,项目中两个景区文化底蕴深厚,源文本含有大量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表达。在翻译过程中,发现文化专有项的形式、含义、功能转换难度大,源文本中文化专有项数量较大,在源语和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差异也较大。另外,作为新开发景区,景点知名度低,可参考平行文本极少,也进一步增加了翻译难度。针对文化专有项翻译难的问题,作者建立文化专有项术语库,根据艾克西拉(1996)对文化专有项的定义,以及对文化专有项翻译影响因素和翻译技巧的讨论,并进一步结合奈达(1993)关于文化元素的分类,以及项目中文化专有项的性质特点,在对文化专有项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探讨不同类型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技巧。研究的结果显示:生态文化专有项中通用名用语言(非文化)翻译,动植物等生态专有名用转换拼写技巧,两种译法难以为目标读者接受时可采用有限世界化的翻译技巧;物质文化专有项翻译技巧比较多样化,其中属性词用语言(非文化)翻译,建筑名、人物和地点专有名用语言(非文化)翻译或转换拼写技巧,另外还可使用同义词多样化表达,必要时也使用同化、删除、绝对世界化这三种翻译技巧以避免读者出现理解误差;社会文化专有项中历史时期用语言(非文化)翻译技巧和转换拼写技巧保留原专有项文化信息和特色,辅之以文内解释或文外解释的翻译技巧以补充信息,政府机构和行政单位名称、称号、缩略语用语言(非文化)翻译技巧忠实原专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