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经济类文本
脱碳变革
翻译技巧
摘要:
新冠疫情给全球社会经济发展及生产生活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而气候变化危机和环境问题仍在继续,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在此背景下,推动区域经济与区域生态环境平衡,实现脱碳社会目标成为各国讨论的重点,翻译外国经济类文本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020年12月12日是有关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签署五周年。这一年,欧盟、中国、日本、韩国、加拿大等相继公布了“碳中和”目标实现时间表。例如,日本提出2050年实现脱碳社会的目标。中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欧盟明确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等。毫无疑问,全球长期碳中和目标导向将加剧世界经济技术革命性变革,企业发展业态也将发生改变。在亚洲文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日本的发展情况对中国具有借鉴参考意义。本翻译实践报告以《向脱碳变革发起挑战全球的趋势与日本的课题》作为翻译材料,进一步了解日本的脱碳进程,希望能够为今后中国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本书以介绍绿色复苏的重要性开篇,接着从金融界、商界、产业界到衣食住行等各方面介绍日本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所做出的努力。在翻译实践报告中,由于篇幅有限,节选了本书第四章的内容作为翻译材料。通过本次翻译实践活动,笔者希望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希望笔者翻译的相关内容能为今后中国更好地实现碳中和目标给予一些参考。本次翻译实践报告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简述了本次报告的写作意义以及经济类文本的翻译特点。第二部分为翻译任务的描述。主要内容为笔者选择翻译此书的原因以及翻译所选取的具体章节。第三部分为翻译任务过程,主要分为译前准备和翻译过程。译前准备包括准备相关经济学书籍、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及查找作者简介。之所以在译前阅读作者简介,是因为只有了解作者及作者所专注的领域,才能在翻译中最大限度的还原作者的语言风格特点。同时,还准备了将要运用的翻译理论。其中包括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理论,还有西方翻译理论学家尤金·奈达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翻译过程包括初译、改译、审校三个阶段以及总结了翻译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第四部分为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此部分也是本次实践报告的重点章节。主要从笔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入手,大体上将问题分为三类,即词汇、句子和标题的翻译,并选取19个例子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词汇翻译方面主要针对专业术语、外来语、同形汉字词和缩略语的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在句子翻译方面,为了使译文更加贴合作者原意以及保证句子流畅性,选取了翻译时运用的典型翻译方法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了在难句的翻译中所运用到的顺译、倒译和分译的方法。在标题翻译方面,主要分析了翻译标题时所运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同时还包括了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查询了哪些资料和运用了哪些工具书。第五部分为笔译实践总结。主要内容为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收获与暴露出的不足。收获为提高了自己的翻译水平,掌握了翻译方法。不足体现在语言运用方面和相关专业知识的欠缺,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后笔者会多加积累,多加练习。最后提出了今后的希冀。不忘初心,继续做好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