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熟语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熟语日译
文化翻译
摘要: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现状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而政治文献中记录了中国的政治理念、经济发展状况,蕴含了中国的特色文化、历史故事,成为了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因此,政治文献的对外翻译成为了一件重要的工作。其中,《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系列书籍作为已有多语言译本且在国内外都有着很高评价的政治文献,是极具研究价值的文本材料。该书有大量富含中国优秀文化、反映中国特有思想的词语,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提供了交流学习的桥梁。
传递中国优秀文化,需要在对外翻译实践中实现文化的跨越。在世界各国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文化翻译理论也逐渐在翻译界受到重视。这一理论主张译者在翻译时要注重不同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以及实现译文的文化交流功能,因此十分适用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政治文献的翻译。
本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的熟语为研究对象,从文化翻译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译者所使用的翻译方法、技巧以及策略,探究译文是否达到了文化对等的目的。本稿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概述了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对象及方法。第二、第三章则是论文撰写前的基础性研究,为后续论文的展开奠定基础和框架。在第四、第五章中,笔者通过众多例子,详细说明了治国理政中熟语所使用的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技巧,并得出结论。1、成语由于数量和形态最多,翻译方法和技巧也最多,以直译法、意译法和借用法为主,合译法、反译法也不少。2、惯用语常用的翻译方法为直译法和意译法,借用法也较为常见。3、谚语更多地采用直译法,格言则更多采用训读法。4、总体来看,译者采用文化空白的解释、对等语等归化策略的情况要多于以文化保留为代表的异化策略。最后提出了本论文的不足之处和今后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