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关联理论
苏珊·桑塔格
坎普美学
社科类文本
翻译技巧
摘要:
本次翻译实践报告选取论文集《桑塔格与坎普美学:发展新视角》(Sontag and Camp Aesthetic:Advancing New Perspectives)中的第四章《杜安·吉尔森<英国文学>中天后崇拜所体现的酷儿浪费诗学》(“Diva Worship as a Queer Poetics of Waste in ***’s Brit Lit”)和第五章《深柜坎普:桑塔格与名人形象塑造》(“Camping in the Closet:Susan Sontag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elebrity Persona”)作为翻译研究对象,该论文集由布鲁斯·德鲁谢尔(Bruce ***)和布莱恩·彼得斯(Brian ***)整理编辑于2017年出版。
本次翻译实践所选取的两篇文章均属于社科类文本中的学术文本,具有逻辑严密、概念性交流和强文化语境的特点。笔者采取了例证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关联理论为指导,从认知语境和关联效果的角度对原文进行分析,在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三个层面探讨了社科类文本在翻译中可采取的翻译策略和翻译技巧。
本次翻译报告共分为五个部分,首先笔者对翻译实践整体进行了介绍,概述了桑塔格与坎普美学的主要背景信息,并从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两个方面对本次实践进行分析描述;之后笔者介绍了本次翻译实践的完整过程,从译前、译中和译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笔者借助翻译工具、语料库和阅读平行文本参考文献,提升了翻译质量,保证翻译实践有序进行;然后笔者在第三部分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理论框架——关联翻译理论,并对认知环境、语境效果、处理努力和最佳关联等主要概念作了介绍。同时笔者还对源文本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关联理论指导本次翻译实践的可行性;接下来笔者从词汇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三个层面进行了案例分析,为关联理论指导社科类文本提供案例支持;最后笔者从翻译技巧和理论可行性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针对笔者在翻译过程中的不足,如缺乏专业背景知识,表述不够专业以及还原原文风格有所欠缺等问题做了反思。
本文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笔者从重构认知语境,增强共同认知环境的角度出发,对原文和译文进行分析,验证了关联翻译理论指导社科类文本翻译的可行性;其次,针对社科类文本逻辑严密、多用名词性结构、常用专业术语和句式结构复杂等特点,笔者采用了词义明晰、词性转换、加注释义和截断分译等翻译技巧,经过翻译实践验证,这些技巧能够有效增强认知语境,提升关联效果,适用社科类文本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