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功能翻译理论
文本类型
目的论
语言学文本翻译
翻译技巧
摘要:
《语言:文化工具》(Language:The Cultural Tool)是人类学语言学家丹尼尔·L·埃弗雷特(Daniel ***)教授以在亚马逊丛林中的实地考察经历撰写的语言学书籍。此书挑战了乔姆斯基的著名语言学理论——转换生成语法,在学术界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本书的第二章《从烈火到交流》揭示了埃弗雷特对语言的定义,探讨了语言的起源,以及火对于语言和人类进化的重要作用。本次翻译实践由功能翻译理论指导,利用诺德的翻译导向的文本分析方法,探究了语言学文本的语言特色及翻译要求;融入莱斯的文本类型框架,分析了本书的文本类型、语言功能及各自类型的翻译侧重点;以弗米尔的目的论为中心,阐释了翻译目的,以目的原则贯穿翻译过程及案例分析,详述了如何运用不同翻译技巧达成翻译目的。结合翻译实践及译例分析,本报告总结得出以下结论,希望对语言学书籍的翻译有所助益:(1)译文须符合读者期望和背景知识,成功传达文中理论;(2)翻译须忠实无误,避免对学术界造成负面影响;(3)译文应注重语言的质量和美感,不可将考究的文字随意翻译;(4)翻译须晓畅明白,才能起到传播学术思想,帮助海外学生学习的汉语的作用。(5)词汇翻译多使用转换法,将名词、形容词、介词译成动词,使用释义法处理文化负载词,使用原词重复翻译同近义词替换,在翻译时术语和多义词考虑语境;(6)句法翻译应将被动译为主动,使用顺、逆、分、综合等方法处理长句、难句;(7)语篇翻译应调整衔接、照应、替代、省略和词汇衔接实现语篇的通顺。同时反思了翻译实践的局限性和遗留问题,希望能为语言学领域的翻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