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语电影
战争电影
翻译技巧
字幕翻译策略
配音翻译策略
摘要:
全球化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多语电影的占比越来越大。电影中不同语言共存,并在电影叙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一多语现象给视听翻译领域提出了有趣的新课题,近年来不少学者,尤其是欧洲学者,对多语电影的字幕或配音翻译开展了丰富的研究,目前研究成果较为丰厚。而相比之下,多语电影的翻译尚未在国内翻译研究中引起广泛关注,这与影视翻译实践中的现状形成较为鲜明的反差。一方面,我国每年会从不同国家引进大量影片,其中不乏涉及多种语言的战争片;另一方面,中国影视观众的语言能力和文化意识显著提升,对影视作品中的语言使用更加敏感,但目前业内对影片中多语的主流翻译方法倾向于标准化,且针对多语电影展开的翻译研究寥寥无几,因此有必要厘清翻译现状,并进一步拓展研究空间。战争片是多语电影研究经常涉及的题材之一,也是我国多年来译制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对中国观众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广泛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影片本身的艺术魅力,但也离不开高质量的字幕和配音。面对影片中日益增加的多语元素,这两种国内主流视听翻译模式的译者会采取何种策略来应对,效果如何,翻译技巧和策略的选择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都值得观察和探讨。因此,本文选取了十部以世界大战为故事背景的经典电影,采用描述性研究,辅以数据统计,分析了原影片中的多语元素类别及其艺术作用。其次,在阐述字幕和配音本身的翻译限制和挑战后,辨别并统计了字幕版和配音版中的翻译技巧,结合具体情节讨论了不同技巧对呈现多语艺术作用的影响。通过观察数据,本文总结对比了同一部电影字幕和配音的翻译策略,以及不同时期翻译策略的异同,最后尝试探究了影响翻译技巧和策略决策的内外因素。研究发现,这十部电影中多语的主要功能是增强故事的真实性,体现人物的社会文化身份和敌友关系,这是影片中人物间矛盾冲突的主要来源,也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动力。本研究共发现了七种字幕翻译技巧和四种配音翻译技巧。四部电影的字幕版和配音版采用了相同的翻译策略,即突出多语或不突出多语;总体上字幕和配音都倾向于保留多语元素。另外,通过考察不同时期电影的翻译策略和技巧,可发现现代译者更倾向于打破常规,改变字幕的传统位置,或在配音中大量保留原声,而这些区别或变化可能受制于内在因素,如多语对电影叙事的重要性和不同翻译模式在语言层面的限制,以及外在因素,如翻译技巧的可操作性和翻译参与者的意图。通过对十部多语战争片的描述性研究,本研究得以窥见中国多语电影翻译的局部现状,并丰富国内的视听翻译研究。同时,随着语言多样性在各类电影题材中的增强,本研究有望为译者选取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策略提供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