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外交政策研究文本
目的论
翻译技巧
摘要:
自2020年起,本人在作为研究助理参与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对发展中国家外交政策”的相关研究期间,承担了部分研究资料的整理编译工作。其中,比较完整的资料包括《联合国中的小国》与《微型国家的外交》。两文具有鲜明的外交研究文本语言特色,不仅对该项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其汉译过程也提供了翻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丰富实例。外交研究文本多专业词汇,且行文严谨、逻辑紧密。基于上述两篇文章的语言特点,以及汉译难点和目的论的指导优势,本文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翻译过程,将翻译目的论的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以及忠实原则运用到语篇的翻译中。一方面由此三原则指导语篇的翻译,提升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另一方面也在翻译过程中体现目的论的三原则,进一步加强了对目的论三原则的深刻认识。通过翻译实践,笔者得出以下结论:为使译文更好地保留外交研究类型文本的特点,使译入语读者能获得和原文读者相似的阅读效果,翻译过程中词汇层面要求翻译准确,涉及政策领域的词汇或术语尤其如此;句子层面要求语言达意流畅,符合汉语行文逻辑;语篇层面,连接自然,语义连贯,同时,要保留政策研究型文本的写作风格。本报告是对该项翻译任务的总结与反思,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介绍任务背景、特点与结构。第二章从译前准备、翻译过程和译后编辑三个部分来介绍翻译过程。第三章介绍目的论的产生、内涵。第四章分别从词汇、句法和语篇的层面对语言难点进行介绍。第五章作为报告主体,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结合目的论三原则进行实例分析。作为报告总结,第六章对翻译任务进行反思,并总结其中存在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在进行翻译实践、撰写报告的过程中,笔者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对于翻译外交研究型文本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目的论指导下翻译外交研究型文本时,结合文本特点,译者需要在充分考虑到目标读者的喜好以及文化认同的前提下,实现译文内容连贯、语义准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