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魔鬼山》
儿童文学
翻译方法
翻译技巧
摘要:
本报告是一篇翻译实践报告,原文选自澳大利亚儿童文学作家南·昌西的小说《魔鬼山》的3-8章节,总计一万零四百字。以此作为源文本,旨在更好地了解儿童对阅读文本的需求,进一步了解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的特质,并给予同样进行儿童文学翻译的译者一定的借鉴。本书读者群体为小学学段儿童,考虑到小读者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译者将在本次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为词汇、句法和修辞三个方面。首先在词汇方面由于儿童文学翻译的要求与普通文学不同,如何保留文章用词的童趣性、可读性、和文学性为译者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其次,在句法方面,省略句和口语对话的翻译也需要引起重视;最后,在修辞方面,英汉在修辞手法的使用和理解上各有不同,在翻译中需要好好处理此类问题以便目标读者理解,从而使译文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符合儿童文学翻译的要求。译者在报告第四章针对翻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相应的重点研究和分析。第一,在词汇层面,译者使用了叠词、拟声词来增加译文对于小读者的可读性,同时四字格词语的使用可以使小读者的词汇量得到扩充。第二,在句法层面,针对句法层面使用了增译法和合并法增加译文的流畅性。第三,在修辞层面,利用明喻和暗喻的修辞手法,保留原文文字的生动性,使译文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栩栩如生的效果。最后,译者在本次翻译实践中积累了儿童文学作品翻译的经验,也加深了对儿童文学的理解和体会。在翻译儿童文学的时候,译者不但需要忠实于原文作者构建出的童真世界,还需要在保留文学的美感的同时让目标读者可以充分理解到译文。本翻译实践报告希望能使小读者保留充分的阅读兴趣,最大程度地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传达源文本之美,为澳大利亚儿童文学翻译研究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