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经济思想史
经济类文本
动态对等理论
翻译技巧
摘要:
经济思想史是思想史的一种。经济思想指把握经济基础现象和研究其历史的学问。经济学不应只是对货币这一数量价值的描述,更应是对“人与社会是什么”的深入思考,描绘了自由与正义相克的一个系谱。所谓经济,就是支撑人类维持生命、保持温饱的活动和机制。18世纪后半期,随着技术的发展,粮食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同时促进了产业的发展,超越国境的市场扩大和经济成长,促使财富增加,人口激增。与此同时,经济发展的弊端凸显,标榜“科学客观性”“价值无涉”的经济学,却不知不觉失去了人心。译者选择此部书的原因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关注经济所带给人们的物质利益,而忽视了经济背后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忽视了经济学创立之初的根本目的。所以,译者通过希望此书的翻译,来号召更多的人关注经济学背后的人的价值。希望经济学能更好的为人而服务。《直击经济学堕落——自由对抗正义的经济思想史》是出版于2020年的经济学学术著作。本书中很多理论和专业术语都是超出非专业人士的知识背景的,作者中山智香子教授在这部作品中引用了无数经济学家的理论和思想,看似复杂,但本书所阐释的道理非常简单。本书还选取诸多学者进行过的实证分析和理论经验来进行研究,从而探寻21世纪未来经济学的可能性。本报告选择第一章“经济学的分歧点——从伦理到伦理‘自由’”的第2-4节内容进行翻译。第二节讲述了达尔文时代的英国社会面临贫困问题,“生活”和“进步”这两种价值之间的冲突开始发生。第三节介绍了在人们对价值无涉的意义提出质疑的时候,经济学把目标对准了资本,考虑再生产的机制,主流经济学只追求技术层面,逐渐堕落。第四节中波兰尼登场。波兰尼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构想,但不否认货币的存在,重点在于明确地将人们如何看待和计算成本(费用和牺牲),并将其纳入理论范畴中。本报告以美国翻译家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和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为指导,译者的职责是翻译原文,传达原文意图。所谓忠诚,是指原文作者、译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译文要忠实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意图,译者要忠实于作者,对译文的读者负责,译者还要负责在翻译发起者和委托人之间顺利地进行翻译。译者运用增译、减译、直译、意译、分译等翻译技巧,结合实例,分析文章,阐述了此次翻译实践的成果。通过这次的翻译实践,不仅学到了经济领域的知识,还学到了理解文章与文章的逻辑联系、讨论的一致性、文章构成的“思考流程”差异的重要性。换句话说,为了提供能够传达信息的翻译,不仅需要替换语言,还需要在有限的自由度内,努力探索尽可能考虑读者思维的表达方式。本实践报告由以下五个章节构成:第一章和第二章介绍作品和作者概况。第三章为翻译过程,主要介绍翻译的总体流程以及译者本次所参考的翻译理论。第四章阐述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详细描述翻译过程中涉及的翻译方法并举例分析。第五章为翻译实践总结,回顾报告问题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