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软科普翻译
功能对等
翻译技巧
《乘风破浪的种子》
摘要:
本文是一篇基于《乘风破浪的种子》(节选)的英译实践报告。《乘风破浪的种子》是崔华威所著的,一本介绍种子相关知识的软科普,其源语文本具有科学与艺术相融的特征,专业术语与生动文风并存,兼具准确严谨的科学性,与艺术生动的文学性两大特性,是翻译要关注的重点内容。为传达源文本的科学性与艺术性,译者选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功能对等理论有减少翻译减色与损失、传达原稿风格与特色的功用,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译文能呈现原文的特点,尽可能激发相同的读者反映。本报告探讨了软科普文的语言特征,研究了其翻译方法,从词汇、句法、篇章三个角度,论述了功能对等理论对软科普的翻译指导,及该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与体现。词汇层面的对应是通过先归类、后对等实现,根据单词在原文中所起的作用与功能,分为科学与文学两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别对应。其中,对带有文学色彩的单词,提出了不可过度文学化的原则,及补偿文学损失的方法,并举例介绍如何对等难以定义其科学性或文学性的单词。句子层面的对应则分为对句子结构、语言风格和内在逻辑的讨论。篇章层面的对等,则包括表层结构的对等与深层结构的对等这两方面的内容。本文得出,功能对等要在突出文风特色的同时,保证“用量对等”的恰到好处,既要体现于宏观风格的方方面面,又不能忽视细枝末节的内在逻辑、刻画描述与承接连贯。为此,译者认为,翻译需大量阅读平行文本、学习研究前人的成果、查证对比权威资料,同时需要灵活考虑对语句进行结构重塑、逻辑整合调整和用地道英语表达替换,尽可能实现最佳对等,不断提高译文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