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隐性信息
衔接理论
翻译技巧
《坏消息》
摘要:
本文是基于心理学文本Bad News:Why We Fall for Fake News and Alternative Facts(《坏消息:我们为何总是被假新闻和另类事实欺骗》)的翻译实践。该文本结合了大量心理实验、新闻报导、新闻发展史等内容,行文逻辑有序,含有大量隐性信息。由于心理学文本中的隐性信息影响着译文的语义理解和语篇连贯,因此对译者而言,如何准确清晰地处理原文本所表达的隐性信息成为此次翻译实践过程中的难点。除此之外,译者发现,隐性信息的含义与原文中的大量衔接手段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衔接手段是实现语篇通顺流畅的方式,在译者翻译隐性信息时起到帮助作用。译者把源文本中出现的隐性信息分为隐性语义信息、隐性指代信息和隐性逻辑信息,通过衔接理论分析原文中出现的衔接方式的特点,并结合分析原文的逻辑和语义,对隐性信息采取不同的翻译方式。具体来说,译者通过衔接理论中的指代衔接,对上下文语义进行分析,判断指代信息的所指内容,采用复现、增译法将补充指代信息,从而实现隐性指代信息的显化。原文中有两种情况的逻辑衔接,一种具有连接词衔接,属于显性衔接,然而逻辑与连接词含义不符;另一种没有连接词衔接,属于隐性衔接,两种衔接方式都需要译者充分理解原文大意,通过补充或替换连接词的方式对隐性逻辑进行显化。词汇衔接为译者确定词义,显化词汇中的隐性信息提供了思路。词汇衔接包括复现和同现,通过词汇衔接手段,译者能推测出词汇在语篇中的隐含意义,采用词义具体化和增译的方法显化复现衔接中的隐性词义,以及采用词义引申和释义的方法显化同现衔接中的隐性词义,既保持了词汇之间的衔接关系,又使译文通顺流畅,加强了可读性。此翻译实践从衔接的角度对原文中出现的隐性信息翻译进行了研究,译者希望本次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译方法能够为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