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慢性HBV感染
乙肝病毒标志物
HBV DNA
定量检测
摘要:
目的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作为慢性HBV感染进程中的各个阶段,探讨乙肝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水平在各阶段中的差异,分析HBV含量与疾病进展的关系,为慢性HBV感染不同阶段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延缓病情进展及改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在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进行过乙肝病毒标志物及DNA定量检测的符合要求的慢性HBV感染患者636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22例、乙肝肝硬化患者2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158例,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肝癌三组患者间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HBsAb、HBeAg、HBeAb)及HBV DNA定量有无差异。同时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依据有无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肝性脑病、胆石症)及Child-Pugh分级标准进行分组,其中有并发症患者84例,无并发症患者172例;Child A级组133例,Child B级组69例,Child C级组54例,观察有无并发症组间及不同Child-Pugh分级组间乙肝病毒标志物及HBV DNA含量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5.92±14.78)岁、(52.43±10.26)岁、(56.04±12.06)岁,三组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青年(年龄≤44岁)人群中,三组患者HBsAg、HBeAg、HBeAb、HBV DNA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后,肝炎组患者HBsAg、HBeAg、HBV DNA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HBeAb的含量低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年(45~59岁)人群中,三组患者间HBsAg、HBeAg、HBV DNA的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两两比较后,肝炎组患者HBsAg、HBeAg、HBV DNA的含量均高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b、HBeA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老年(年龄≥60岁)人群中,三组患者间HBsAg、HBsAb、HBeAg、HBeAb、HBV DNA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乙肝肝硬化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的两组患者年龄及性别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并发症患者HBsAg、HBeAg、HBV DNA的含量均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HBsAb和HBeAb的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Child A级、B级、C级三组患者性别构成和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间HBsAg、HBV DN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HBsAg、HBV DNA含量在Child A级中最低,Child C级中最高;三组间其余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青中年患者中,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肝癌的进展,HBsAg、HBeAg及HBV DNA的水平会逐渐下降;2有并发症的肝硬化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低于无并发症的患者;3 Child-Pugh等级越高的患者,HBsAg和HBV DNA的含量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