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羊毛角蛋白
蜘蛛丝蛋白
转基因蚕丝
膜材料
类骨材料
摘要:
蚕丝是一种天然纤维,具有舒适、透气、柔软等优良特性,被广泛用于纺织、医疗、军工等领域。但是,传统的蚕丝材料存在一些缺陷,如抗菌性能较弱、机械强度不高等。为了克服这些缺陷,借助生物工程技术,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家蚕,创制了具有新特性的转基因蚕丝材料。转基因蚕丝的研究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在医学、环保、纺织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羊毛角蛋白相关蛋白(KAPs)是羊毛纤维的主要结构成分,它在决定羊毛纤维的物理和机械性能方面起重要作用。角蛋白是一种富含半胱氨酸(含量11-17wt%)的纤维蛋白,半胱氨酸是一种疏水性脂肪族氨基酸,含有巯基官能团(-SH),可在生理p H(p H=7.00)下电离,并能够在氧化状态下形成二硫键桥(Cys-S-S-Cys),具有最高键能的高密度二硫键可以交叉连接角蛋白分子中多肽链的不同区域,与疏水相互作用和范德华力一起赋予角蛋白高的机械强度和结构稳定性。
蜘蛛丝蛋白Ma Sp1是蜘蛛丝中的一种蛋白质,是由蜘蛛的大囊状腺分泌的一种结构蛋白。它是由一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含有多个重复序列单元,这些单元之间有着高度的序列相似性。蜘蛛丝Ma Sp1在蜘蛛丝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形成丝状结构,从而构建出坚韧耐用的蜘蛛丝。由于蜘蛛丝Ma Sp1具有极高的强度和韧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纳米材料、仿生材料、生物材料等领域。
本文对两种异种纤维蛋白(KAP和Ma Sp1)融入型茧丝及以其制作成型的丝蛋白可塑性材料进行测试表征,并与普通茧丝材料进行对比分析,以确认异种纤维蛋白的融入是否能够改善蚕丝以及丝蛋白可塑性材料的性能。主要研究如下:
(1)融入型茧丝性能的测试与分析
本研究针对两种异种纤维融入型蛋白(KAP和Ma Sp1)融入型茧丝的外观形貌、氨基酸组成、结构特性、热性能和基本力学性能等进行测试和表征,检测了在不同p H值条件和不同温度处理下茧丝的耐性,并与传统茧丝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异种纤维蛋白的融入对丝蛋白有序聚集体结构区域没有造成明显的改变,但外源蛋白中某些氨基酸的含量提高,这些氨基酸对茧丝的结构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使融合型茧丝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高于普通茧丝。在酸碱条件和温度处理下,融入型茧丝表现出更好的耐受性能和机械性能。
(2)融入型蚕丝蛋白膜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将丝素蛋白溶液缓慢去除水分,成形得到丝素蛋白膜;进一步在丝素溶液中加入1%的甘油,得到甘油改性蛋白膜。针对丝素蛋白膜的二级结构、物理、化学性质和机械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显示,融入异种纤维蛋白和添加甘油对丝素膜的结构和性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来说,加入甘油后丝素膜中的α-螺旋结构向β-折叠转变,整体上表现出β-折叠含量增高,α-螺旋和无规卷曲含量降低的趋势。外源蛋白的融入可以改善丝素膜的机械性能,都具有较高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应变。加入甘油后,所有丝素膜的拉伸应变都得到了显著提高。此外,融入型蛋白膜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但不同异种纤维蛋白膜的最快质量损失温度差异不大。在润湿性方面,融入KAP基因的丝素膜亲水性小于纯丝素膜,而1218-SF的亲水性相较于纯SF得到了改善。加入甘油后三种材料的润湿性都明显增强。
(3)融入型丝素蛋白类骨材料
本研究将羊毛角蛋白融合型蚕丝和普通蚕丝的再生丝素蛋白用HFIP(六氟异丙醇)溶解,灌装入模具,通过甲醇溶液的转化,使再生丝蛋白溶液凝胶固化,风干后得到丝素蛋白棒状材料,再通过板牙制作成型丝基螺钉。对丝基棒材的二级结构、热稳定性、机械性能、吸水性、降解性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证明,KAP4.3-SF和KAP5.4-SF材料中的β-折叠含量高于纯丝素蛋白材料,且有较高的含量。KAP丝素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对较高,可能是由于二硫键的存在,而且KAP5.4-SF茧丝的热稳定性比KAP4.3-SF茧丝更高。KAP4.3-SF和KAP5.4-SF两种材料相比于纯丝素蛋白材料,平均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46%和27%,最大弯曲强度分别提高了58%和42%。KAP4.3-SF和KAP5.4-SF的吸水性低于SF,且在15分钟内材料不会明显膨胀;在PBS环境中,三种材料的降解速度相对较慢,而在蛋白酶XIV的降解环境下,它们的降解速度较快,但引入KAP蛋白可以缓解材料的降解速度和质量损失。生物基SF材料对细胞没有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引入KAP蛋白的材料表现出更好的细胞生长和增殖能力,为材料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了潜力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