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人胚胎干细胞
视网膜色素上皮
补体H因子
补体抑制剂
摘要:
目的: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导致老年人群严重视力损害的视网膜变性疾病。AM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眼内局部补体的异常激活与AMD的发病相关;针对AMD所伴发的视网膜萎缩病变尚无明确的治疗手段。目前的临床试验中,人类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s,hESC)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移植治疗AM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初步证实。然而AMD患者眼内因补体激活和炎症而形成的异常微环境,以及免疫排斥反应,使移植细胞的长期存活和发挥正常功能面临挑战。因而如何提高移植RPE细胞在眼内的存活及功能成为眼科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最近的临床试验表明,补体抑制治疗可以有效延缓AMD地图状萎缩(主要病理改变为RPE细胞死亡)的进展。本研究的第一个目的就是通过将hESC在体外分化成RPE细胞(hESC-RPE细胞),为本研究提供移植的RPE细胞来源;第二个目的就是建立补体激活的体外和体内模型,用于测试补体抑制剂对RPE细胞存活的影响;第三个目的是研究玻璃体腔注射补体抑制剂是否可以提高移植于视网膜下腔的RPE细胞的存活率,及其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希望整个研究可以为AMD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
方法:
1.将hESC通过自发分化为hESC-RPE细胞,利用RT-qPCR、免疫荧光染色和核型分析进行鉴定;
2.采用酵母聚糖(Zymosan)激活人和小鼠血清中的补体替代途径,构建体外补体激活模型;
3.观察已进入临床试验的三种补体抑制剂(Compstatin、Danicopan和Iptacopan)在人和小鼠血清中对hESC-RPE的保护作用;
4.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补体H因子(Complement factor H,Cfh)基因敲除小鼠,并通过Sanger测序验证基因编辑结果,ELISA检测小鼠血清CFH因子浓度,组织切片染色观察补体激活产物C3b在小鼠肾小球中的沉积情况;
5.采用经鼻吸烟法构建具有补体异常激活、视网膜变性、视功能异常的Cfh+/-吸烟小鼠模型,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视网膜中补体激活产物C3b的沉积,以及视网膜变性的病理改变,利用视网膜电图(ERG)检测视功能异常;
6.将Cfh+/-吸烟模型小鼠分为四组,分别给予Iptacopan玻璃体腔注射、hESC-RPE细胞视网膜下腔移植、视网膜下腔移植hESC-RPE细胞联合玻璃体腔注射Iptacopan,以及溶剂注射对照组,4周后首先用ERG检测小鼠视功能,然后取眼球进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激活情况、小胶质细胞数量及分布、光感受器细胞形态以及移植的hESC-RPE的存活情况。
结果:
***通过自发分化获得的hESC-RPE细胞具有RPE细胞典型的形态特征,并表达了RPE细胞相关基因的m RNA和蛋白,分化过程中未发现染色体结构异常;
***可激活人和小鼠血清中的补体替代途径,并导致补体激活产物C3b、MAC(Membrane attack complex,膜攻击复合体)在hESC-RPE细胞表面沉积。临床试验中使用的C3抑制剂Compstatin可以抑制由Zymosan诱发的人血清补体激活,但对小鼠血清无效。而B因子抑制剂Iptacopan可以抑制小鼠血清补体替代途径的激活,因此可以用于本研究小鼠模型的补体抑制;
***测序验证了Cfh基因编辑结果,Cfh基因敲除模型小鼠血清中CFH含量减少,补体替代途径异常激活,C3b在肾小球中沉积;Cfh+/-小鼠经鼻吸烟处理后,视网膜-脉络膜中C3b沉积,视网膜内小胶质细胞增多,光感受器细胞变性,细胞凋亡增加,小鼠ERG异常;
***+/-吸烟模型小鼠玻璃体内注射Iptacopan后,视网膜、RPE-Bruch膜-脉络膜复合体中的C3b沉积明显减少,视网膜中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减少,外核层凋亡细胞减少,延缓了光感受器细胞变性,ERG的a波振幅改善;
***-RPE细胞移植到Cfh+/-吸烟模型小鼠视网膜下腔后,C3b在移植的hESC-RPE细胞上沉积,小胶质细胞移行进入移植的hESC-RPE细胞集落中;
***-RPE细胞移植联合Iptacopan治疗后,hESC-RPE细胞上沉积的C3b减少,移植细胞团内浸润的小胶质细胞减少,小鼠视网膜中凋亡的细胞减少,光感受器细胞病变进程有所缓解,ERG的a波振幅部分恢复;
结论:
1.本研究通过体外和体内模型,发现补体异常激活的微环境可严重威胁hESC-RPE细胞的存活;
2.在补体异常激活条件下,补体抑制药物对于hESC-RPE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3.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