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s)
NKG2A
自然杀伤(NK)细胞
免疫治疗
摘要:
目的针对NKG2A-HLA-E负调控通路,构建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来源的基因工程NKG2A敲除的NK细胞(NKG2A KO-iNK),在体外初步评价其肿瘤杀伤功能。方法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在iPSC中敲除NKG2A,将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NKG2A KO-iNK细胞,并在不同分化阶段利用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特异性的表面标志物;利用Western blot验证NKG2A KO-iNK细胞NKG2A的敲除情况,并用流式细胞测量术检测NKG2A KO-iNK细胞常见的NK细胞活化性受体及天然细胞毒性受体的表达水平;乳酸脱氢酶检测法(LDH)检测NKG2A KO-iNK细胞对不同人白细胞抗原E(HLA-E)表达水平肿瘤细胞的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将Cas9蛋白和靶向编码NKG2A的KLRC1基因第1、2外显子的3条向导RNA(sgRNA)共转染iPSC对其进行基因敲除,测序结果显示成功获得在第1外显子插入1个T碱基的单克隆NKG2A敲除的iPSC(NKG2A KO-iPSC)。iPSC向NK细胞诱导分化的过程中,第8天类胚体(EBs)阶段检测CD34表达水平在30%~50%;第28天NK诱导分化阶段CD56和CD16的表达均达80%以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KG2A KO-iNK细胞NKG2A被成功敲除;流式结果显示NKG2A KO-iNK细胞活化性受体NKG2D及细胞毒性受体NKp30、NKp44、NKp46的表达水平和野生型iNK(WT-iNK)细胞基本一致。LDH实验结果显示,NKG2A KO-iNK细胞对HLA-E高表达的B细胞前体白血病细胞系Nalm6的细胞毒活性显著高于WT-iNK细胞,而对HLA-E低表达的人骨髓瘤细胞系H929和HLA-E几乎不表达的人肝癌细胞系HepG2,NKH2A KO-iNK细胞和WT-iNK细胞两者之间的细胞毒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γ干扰素(IFN-γ)处理能显著上调Nalm6细胞的HLA-E表达水平,进而进一步增强NKG2A KO-iNK细胞对Nalm6细胞的细胞毒活性。结论由于阻断了NKG2A-HLA-E负调控通路,基因工程NKG2A KO-iNK细胞对HLA-E高表达的肿瘤细胞系在体外显示出明显增强的细胞毒活性,提示其作为一种新型细胞治疗的可能性,为肿瘤的细胞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