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碱性蛋白酶
基因重组
发酵优化
微胶囊
摘要:
本研究隶属于国家十二五技术攻关项目-《食源性功能肽生物制备技术研究》(2012BAD33B03)。以地衣芽孢杆菌2709为碱性蛋白酶基因来源,借助PCR技术、SDS-PAGE技术、Image J软件分析技术、8-395 Pro仪器微胶囊包埋技术等手段,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和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等研究方法,创新性地开展了重组菌*** Top 10-p GM-T-Apr的构建与鉴定,重组菌*** BL21-p ET-28b(+)-Apr的构建与鉴定,重组菌*** BL21-p ET-28b(+)-Apr的发酵优化,基于微胶囊技术固定碱性蛋白酶及酶特性研究等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成功构建了一种单位菌密度高产碱性蛋白酶的重组菌*** BL21-p ET-28b(+)-Apr,确定了该重组菌以酶活性、葡萄糖利用率及菌密度为指标的发酵条件,并初步揭示了微胶囊化的粗酶有效延长了酶活半衰期,适宜条件更为温和,为后期开展碱性蛋白酶工业化生产相关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本研究所获成果如下:(1)根据NCBI数据库设计可行引物,引入Nco I和Xho I酶切位点,经过优化PCR条件,确定最佳退火温度,扩增碱性蛋白酶目的基因Apr,其中包括开放阅读框和完整的上下游调控区。回收目的片段,连接p GM-T载体,成功构建重组菌*** Top 10-p GM-T-Apr,进行*** I和*** I酶切鉴定,扩增序列大小与预期一致。(2)将鉴定正确的Apr基因序列经*** I和*** I酶切纯化回收后,插入至表达载体p ET-28b(+)中,成功构建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b(+)-Apr。p ET-28b(+)-Apr转化至*** Top 10中,进行质粒提取并送生物公司进行测序,软件分析得出同源性高达98%。重组原核表达载体p ET-28b(+)-Apr转化至*** BL21中,经SDS-PAGE分析表明,目的基因Apr在*** BL21中表达蛋白分子量约为36 k Da。(3)以葡萄糖浓度、蛋白胨浓度、盐溶液体积、培养时间和震荡速率为变量进行重组菌发酵单因素实验,综合三项指标确定显著因素和最优水平。基于单因素实验确定蛋白胨浓度、培养时间和震荡速率为变量进行响应面实验,获得重组菌发酵统计模型,综合三项指标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蛋白胨浓度8.1 g/L,培养时间24 h 15 min,振荡速率180 r/min。在单位菌密度的条件下,重组菌的蛋白酶活性显著高于原始菌株;同时,葡萄糖的利用量与原始菌株并无显著差异,重组菌在工业应用中意义更大。(4)以海藻酸钠浓度,Ca Cl2浓度,固定时间,碱性蛋白酶浓度为变量,以微胶囊包埋率为指标进行粗酶微胶囊化单因素实验,确定响应面因素水平中心点。基于单因素实验确定海藻酸钠浓度,Ca Cl2浓度,固定时间,碱性蛋白酶浓度为变量进行响应面实验,获得粗酶微胶囊统计模型,确定最佳工艺参数为:在海藻酸钠浓度1.47%,无水氯化钙浓度2.93%,固定时间62 min和碱性蛋白酶浓度0.78%,在此条件下,微胶囊的包封率达到95.51%。通过对比分析游离碱性蛋白酶与微胶囊水解效果,发现游离酶与微胶囊在水解最适条件方面略有差异,在水溶液p H与温度变化中,微胶囊表现更为温和,通过微胶囊固定化大大延长了碱性蛋白酶的保存时限,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