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卵巢癌
早期诊断
二代测序
线粒体DNA突变
mtDNA拷贝数
摘要:
背景
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因早期患者缺乏典型症状以及临床中尚无有效的早期诊断方式,导致约75%的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据报道,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71-89%,而晚期患者仅为31%。现阶段临床常用的卵巢癌辅助诊断方法主要为血清学检测和经阴道B超检查(transvaginal sonograph,TVS),但在早期诊断中其灵敏度和特异度低。因此寻找卵巢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准确识别患者并及时干预,从而实现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线粒体广泛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是给细胞提供能量的重要细胞器。线粒体中特有的DNA(mtDNA),具有基因组小、拷贝数多和突变率高等特点,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已有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组织中均可检测到mtDNA变异,当mtDNA变异积累到一定程度可直接影响线粒体功能,而线粒体功能障碍被证实与肿瘤发展关系密切。另有研究发现肿瘤组织或转移灶中mtDNA可释放到外周血循环中,提示血浆中游离mtDNA(cf-mtDNA)变异检测在肿瘤早期诊断、预测和评估肿瘤进展以及转移方面有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
目的
1.通过病例及对照样本收集及mtDNA测序,完成卵巢癌mtDNA变异特征研究;
2.比较入组患者配对组织mtDNA及血浆cf-mtDNA拷贝数及体细胞突变情况,寻找卵巢癌cf-mtDNA特征性变异;3.结合临床信息,初步探究cf-mtDNA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
方法
1.使用西京医院HIS系统,收集于2020年05月至2020年09月间在西京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卵巢癌患者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手术信息,建立患者样本收集、DNA提取、DNA文库构建、mtDNA捕获及测序流程。2.分析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以及43例上皮性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患者组织及血浆中以及19例健康志愿者血浆中mtDNA变异情况,绘制上皮性卵巢癌mtDNA特征性图谱。3.找寻OC患者血浆中组织来源的mtDNA特征性变异,并结合入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探究血浆cf-mtDNA特征性变异作为卵巢癌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可行性。
结果
第一部分: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了2020年05月至2020年09月间在西京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卵巢癌患者及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新鲜样本及临床信息。通过HE染色确定肿瘤组织中癌细胞比例,仅入组癌细胞占比超过80%的样本,共入组43例OC患者及48例良性肿瘤患者。根据FIGO分期,将43例OC患者分为两组,包括17例早期(FIGO I-II期)患者及26例中晚期(FIOG III-IV期)患者。对于健康对照组,在征得本人知情同意后,仅收集来西京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志愿者外周血5 ml,共收集19例。最终共入组110例研究对象。对本研究中所涉及样本进行DNA提取、文库构建、mtDNA捕获及测序。对测序质量进行分析,本研究中所测样本平均测序深度大于2000X,Q30均在90%以上;所得测序结果稳定可靠,可以用来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第二部分:1.卵巢癌组织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的拷贝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8341)。mtDNA拷贝数与年龄之间无相关性(P=0.7579)。早期及中晚期OC组织mtDNA拷贝数之间无显著差异(P=0.9703)。***组织样本体细胞突变异质性水平和突变数量、突变密度均显著多于良性卵巢肿瘤组(P1=0.0290;P2=0.0131)。早期及中晚期OC组织间突变数量无显著差异(P=0.7703)。***组织与良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突变密度的分布特征不同,OC组织中ATP8区域突变密度最高,在早期OC组织中更加明显。
第三部分:***患者血浆cf-mtDNA拷贝数高于良性卵巢患者及健康志愿者(P1=0.0042;P2=0.0022)。年龄与cf-mtDNA拷贝数之间无相关性(POC=0.5547)。中晚期OC患者cf-mtDNA拷贝数显著高于早期OC患者(P=0.0419)。***患者血浆中平均突变数量及突变密度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组及健康志愿者(P1=0.0023;P2=0.0194)。早期及中晚期OC患者cf-mtDNA平均突变数量及突变密度无显著差异(P=0.7140)。3.在OC患者血浆中,ATP8区域突变密度较高,突变密度排序高于其他两组中ATP8区域突变密度排序的位次。早期OC患者较晚期OC患者,ATP8区域突变密度排序位次更高。4.在OC患者血浆中,发现组织来源的mtDNA体细胞突变共44个,在良性卵巢患者血浆中发现组织来源的mtDNA体细胞突变共21个,OC患者与良性肿瘤患者血浆中组织来源的mtDNA突变位点只有2个重合。OC患者的44个特异性突变中,有24个来自早期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