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DNA测序
甲基化识别
二维材料
吸附机理
电荷输运
摘要:
DNA由四种天然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按照一定的排列次序组成,携带着生命及其发展的重要遗传信息。寻找快捷、低廉和精准的DNA测序方法,一直是生物、物理和化学等众多交叉领域的重要研究目标。近年来发展的第三代DNA测序,以单分子识别为主要特征,取得很多有意义的结果。这其中,飞速发展的二维材料,以其优越的特性,成为很有前景的测序候选材料。除了四种常见的天然碱基外,DNA还存在很多以胞嘧啶C的甲基化为主的产物。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水平的异常和很多癌症疾病的发生有着重要关联。因此研究天然DNA测序和甲基化产物的识别,具有重要的理论和潜在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并结合非平衡格林函数方法(NEGF),分别从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电荷输运性质三个方面,详细研究三种二维材料(硅烯、黑砷烯和三磷化锗)纳米条带和天然碱基(A、T、G和C)和甲基化碱基(5-甲基胞嘧啶5m C、5-羟甲基胞嘧啶5hm C、5-甲酰基胞嘧啶5f C和5-羧基胞嘧啶5ca C)之间的吸附作用,并基于实验上可测的电学信号,设计新颖的DNA测序和甲基化识别方案。通过研究,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主要研究内容简述如下:(1)基于硅烯吸附的DNA测序和甲基化识别:二维材料硅烯,具有更易于和现有硅基半导体器件相兼容的优势,又由于自旋轨道耦合和褶皱的存在,使其具有一个较小且更容易调节的带隙。这些特点使其比零带隙的天然石墨烯更适合应用于电子器件中,也在分子传感器方面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设计了基于硅烯纳米条带吸附的DNA测序和甲基化识别。首先优化得到八种碱基与硅烯纳米条带的吸附构型,并做深入的电子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腺嘌呤A碱基,是通过范德华相互作用物理吸附在硅烯纳米带上,其余七种碱基则是通过弱的共价相互作用化学吸附在纳米带上。然后,我们详细研究碱基-硅烯吸附体系的电荷输运性质。通过对八种碱基吸附体系的透射谱和态密度曲线的分析,发现碱基的吸附降低了纳米带的导电性,并且碱基与纳米带间存在法诺共振。其创新之处在于,我们得到了实验上可以测量的电流-电压曲线(I-V曲线),并且基于此I-V曲线设计一种新颖的“High-Low”碱基识别方案。利用这种方案,分别在0.5和1.0V两种偏压下,很好地实现对八种碱基的识别。(2)基于三磷化锗吸附的DNA测序和甲基化识别:三磷化锗(Ge P)二维材料,是一种由Ge和P原子组成的层状材料,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颖的二维材料,因其具有很小的间接带隙(0.79 e V)、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10 cm V s左右)以及对小分子高度敏感等特性,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在第四章主要阐述Ge P纳米带对八种单碱基的识别能力。在该部分研究基础上,我们在第五章还设计了以碱基为探针的基于错配碱基对吸附在该二维材料(以下简称为功能化的Ge P纳米带)上的识别方案。以碱基为探针,应该具有更好的生物兼容性,还明显提高其对小分子的识别能力。首先,计算并分析这些吸附体系的几何结构和电子性质,发现八种单碱基和九种错配碱基对都是通过范德华力物理吸附在纳米带上。其次,通过对I-V曲线的分析,发现在八种单碱基中,有四种天然碱基在1.0V偏压下可以轻松识别;胞嘧啶C及其甲基化碱基在0.2V偏压下可完全识别。而在九种错配碱基对中,以5f C为探针的四种错配碱基对在0.8V偏压下可区分开;以C为探针的五种碱基对在1.0V偏压下可完全区分。这表明探针分子的引入,可以提高纳米带对碱基分子的敏感性。最后,通过分析这些吸附体系的透射谱和态密度,发现单碱基和错配碱基对的吸附,都降低了Ge P纳米带的导电性,以错配碱基对5f CT的吸附最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单个碱基和碱基对与Ge P纳米带吸附时,都存在法诺共振。(3)基于黑砷烯吸附的DNA测序和甲基化识别:本文在第六章系统研究了黑砷烯纳米带对八种单碱基的识别性能。黑砷烯是一种与黑磷烯结构类似的二维层状材料,具有0.72 e V的间接带隙、较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在分子传感方面,黑砷烯具有各向异性敏感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因此在本部分中,我们从几何结构、电子性质和电荷输运性质三个方面,研究其对天然碱基和甲基化分子的识别能力。通过对八种碱基吸附体系的几何结构优化计算和电子性质分析,发现八种单碱基都是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在纳米带上,这与之前文献报道的碱基物理吸附在黑磷烯纳米带上的情况类似。另外,通过对透射谱和态密度曲线的分析,发现单碱基也明显降低黑砷烯纳米带的导电性。并且通过比较透射谱中下降谷(dip)和投影在碱基分子上的态密度峰的位置,发现二者位置具有很好的匹配性,这恰好证明,碱基分子与纳米带间存在耦合相互作用。最后,我们选择计算八种吸附体系的I-V曲线,发现根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