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组蛋白H1
表观遗传调控
染色质重塑
染色质高级结构
核小体与组蛋白修饰
摘要:
高活动性蛋白家族(High mobility group,HMG)在基因组上分布很广。HMGA1是HMG家族中三个主要分支之一,主要特征是具有AT-hook结构域。前人研究提示,HMGA1对染色质状态与高级结构有潜在的调控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而且,HMGA1在人类细胞基因组中的结合图谱也未见报道。因此,绘制人类基因组中HMGA1的结合图谱,并探明其对染色质状态与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前期在CRISPR-Cas9的大规模基因负向筛选实验结果中发现,HMGA1敲除可促进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向神经外胚层细胞分化。同时,HMGA1在人ESC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分化后细胞。这暗示HMGA1对人ESC全能性与分化潜能有重要作用。因此,本课题以胚胎干细胞为研究材料,揭示HMGA1对染色质状态与高级结构的调控作用及内在机制。
通过Ch IP-seq测定HMGA1的DNA靶点后,我们绘制人ESC中全基因组HMGA1结合图谱,总结HMGA1的基因组结合特征。结果发现,HMGA1对于基因组AT碱基富集的区域具有极强的偏好性。在HMGA1敲降后,也是在这些基因组AT碱基富集的区域,HMGA1结合信号显著地下降。
为深入研究HMGA1对染色质状态的调控作用,我们比较HMGA1敲降前后染色质可及性与核小体占有(Occupancy)变化。结果发现,HMGA1敲降后,染色质开放程度下降并伴随核小体占有的增加,提示HMGA1的敲降会造成染色质压缩变紧。通过比较HMGA1敲降前后关键组蛋白修饰信号变化,发现HMGA1敲降后,全局上H3K27me3信号上升,而H3K27ac、H3K36me3与H3K36me2信号下降,且均是在基因组AT碱基富集的区域变化更显著,最终它们共同营造出相对沉默的染色质环境助推染色质压缩变紧。此外,为聚焦研究HMGA1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作用,我们还着重观察HMGA1敲降前后基因区的局部染色质状态变化。结果发现,HMGA1敲降后造成HMGA1、RNA Pol II与CTCF在启动区的结合下降,染色质开放性同步减弱,并伴随活跃型修饰(H3K4me3和H3K9ac)的下降和抑制型修饰(H3K27me3)的上升,从而阻碍基因正常表达。
接着探索HMGA1对染色质高级结构的调控作用,通过分析HMGA1敲降前后Hi C-seq数据,发现HMGA1敲降后,染色体内部互作增加而染色体间互作减少,而且近距离互作频率升高,远距离互作频率变化不大,这与前文所述染色质压缩变紧的结论一致。此外,在HMGA1敲降后,A区室内部及之间的互作显著增加,而B区室的情况则相反。
最后为揭示HMGA1调控染色质状态与高级结构的内在机制,基于文献报道的HMGA1与H1之间的潜在竞争关系,我们重点研究HMGA1与H1.2和H1.4在基因组上结合分布之间的关系。我们首次绘制出人ESC中H1.2和H1.4的全基因组结合图谱。令人惊讶的是,HMGA1与H1.4在基因组上的结合分布呈现互斥关系,而与H1.2则相互重叠。同时还发现与HMGA1类似,H1.2偏好结合在高AT含量区域,而H1.4则相反。在HMGA1敲降后,H1.2结合位点与强度基本没变化;但H1.4在基因组上的结合分布发生剧烈变化,丧失对基因组序列的结合偏好,其中H1.4结合信号主要在高AT含量区域升高。这表明,H1.2对DNA的结合偏好可能与HMGA1无关,而H1.4则受HMGA1调控。深入分析发现,B区室AT含量高,缺失SINE(Alu)序列,富含HMGA1结合,缺失H1.4;A区室情况则相反。有意思的是,在HMGA1敲降后,B区室H1.4结合信号显著升高,并伴有核小体占有增加,而H1.2变化不大;H3K27me3信号上升,而H3K27ac、H3K36me3与H3K36me2信号下降。这些结果表明,HMGA1偏好结合在高AT含量区域,阻碍H1.4结合,维持该区域特定的组蛋白修饰组成、核小体占有与染色质可及性,以此为基础调控染色质A/B区室内高级结构。
综上所述,本课题绘制出首个人ESC中HMGA1全基因组结合图谱,并总结其特征;阐述HMGA1敲降后,染色质状态和高级结构的变化;揭示HMGA1对染色质状态和高级结构的调控机制。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HMGA1功能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和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