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心肌梗死
棕榈酸
胚胎干细胞
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
成熟
摘要:
目的:为心肌梗死寻找一种促进胚胎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成熟更好的诱导和治疗方法。方法:利用标准的化学定义和基于小分子诱导方案培养方法(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心肌向分化,12 d后,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单纯心肌分化培养基Ⅲ继续进行培养,实验组多添加外源性棕榈酸200μmol/L。8 d后通过光镜、透射电镜、心肌肌钙蛋白(cTNT)和α-肌动蛋白(α-actinin)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通过反转录-定量聚合链反应(RT-qPCR)分析肌球蛋白重链6(MYH6)、肌球蛋白轻链2(MYL2)、心肌肌钙蛋白T(TNNT2)、钾内向整流通道亚家族J成员4(KCNJ4)、肌球蛋白重链7(MYH7)、雷诺定受体2(RYR2)等,分析相关心肌细胞相关基因表达;通过细胞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监测,分析代谢水平等,采用非配对t检验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在光镜下,实验组的细胞呈梭形,排列组合方式更为规则,肌节条纹更加清晰,细胞的显色更加清晰;同时,细胞周长,伸长率增加。电镜下,实验组的肌原纤维丰富,肌纤维z线排列较为规则,线粒体及嵴的数量都较多,肌丝数量更多,偶见类似润盘结构。MYH6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974±0.049比0.506±0.016,t=9.1,P<0.05)、MYL2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850±0.079比0.428±0.066,t=4.1,P<0.05)、TNNT2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1.653±0.054比0.807±0.122,t=6.3,P<0.05)、KCNJ4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923±0.125比0.261±0.050,t=4.9,P<0.05)、MYH7实验组表达高于对照组(0.372±0.027比0.251±0.018,t=3.7,P<0.05)、RYR2表达实验组高于对照组(0.572±0.028比0.335±0.050,t=4.1,P<0.05)。单位时间内ATP产生量,实验组比对照组高[(0.861±0.047)mmol/ml比(0.413±0.037)mmol/ml,t=7.5,P<0.05]。结论:对于CDM3诱导的胚胎干细胞来源心肌细胞,添加外源性棕榈酸,促进其在细胞结构,心肌细胞成熟基因的表达以及代谢方面表现得更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