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脑损伤
猪
摘要:
目的探讨人胚胎干细胞来源间充质干细胞(hESC-MSC)减轻心搏骤停(CA)猪复苏后脑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9只健康雄性大白猪分为假手术(Sham)组(9只)、心肺复苏(CPR)组(10只)和hESC-MSC组(10只)。Sham组仅完成动物准备。CPR组和hESC-MSC组通过电刺激诱导心室纤颤10 min、CPR 6 min的方法制备猪CA-CPR模型;复苏成功后5 min,hESC-MSC组于1 h内经静脉微泵注射hESC-MSC 2.5×10^(6)/kg。于复苏前及复苏4、8、24、48、72 h采集静脉血标本,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B蛋白质(S100B)水平。于复苏24、48和72 h,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脑功能表现分级(CPC)评估动物的神经功能。每组分别于复苏24、48、72 h随机选择3只动物进行安乐死,迅速获取大脑海马组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hESC-MSC在海马组织中的分布情况;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海马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激活情况、神经元细胞存活情况;采用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程度。结果CPR组和hESC-MSC组复苏4 h脑损伤标志物血清NSE和S100B水平即显著高于Sham组,随后逐渐升高;但hESC-MSC组复苏各时间点血清NSE和S100B水平均显著低于CPR组〔NSE(μg/L):4 h为20.69±3.62比28.95±3.48,72 h为27.04±5.56比48.59±9.22;S100B(μg/L):4 h为2.29±0.39比3.60±0.73,72 h为2.38±0.15比3.92±0.50,均P<0.05〕。在神经功能方面,与Sham组比较,CPR组和hESC-MSC组复苏24 h NDS评分、CPC评分即显著升高,随后逐渐下降;但hESC-MSC组复苏24 h NDS评分、CPC评分即显著低于CPR组〔NDS(分):111.67±20.21比170.00±21.79,CPC(分):2.33±0.29比3.00±0.00,均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显示,hESC-MSC组复苏24、48、72 h海马组织中均可见hESC-MSC阳性标志物CD73、CD90和CD105表达,表明hESC-MSC能归巢至受损海马组织。此外,与Sham组比较,CPR组复苏24、48、72 h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小胶质细胞比例、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神经元细胞比例显著降低。与CPR组比较,hESC-MSC组复苏24 h海马组织星形胶质细胞比例、小胶质细胞比例、细胞凋亡指数即出现显著降低,神经元细胞比例即出现显著升高〔星形胶质细胞比例:(14.33±1.00)%比(30.78±2.69)%,小胶质细胞比例:(12.00±0.88)%比(27.89±5.68)%,细胞凋亡指数:(12.89±3.86)%比(52.33±7.77)%,神经元细胞比例:(39.44±3.72)%比(28.33±1.53)%,均P<0.05〕。结论在复苏早期应用hESC-MSC可减轻CA猪复苏后脑损伤及神经功能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细胞激活、减少细胞凋亡和促进神经元存活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