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乳腺癌前病变
乳岩内消霜
铁死亡
脂质过氧化
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
摘要:
目的:探讨乳岩内消霜(RUC)诱导乳腺癌前病变(BPL)细胞铁死亡的作用机制,丰富RUC治疗BPL的理论基础。方法:通过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法(CCK-8)实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1%、2%和4%浓度RUC透皮液(RUT)对细胞增殖的抑制情况;使用DCFH-DA探针对活性氧(ROS)进行检测,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细胞内亚铁离子(Fe^(2+))、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采用脂质过氧化荧光探针C11-BODIPY^(581/591)检测脂质过氧化;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核因子E_(2)相关因子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的表达情况。使用二甲基苯并蒽(DMBA)联合雌孕激素构建BPL大鼠模型,同时使用RUC外用治疗,第12个周期后安乐死大鼠,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乳腺组织病理学改变,使用相应试剂盒检测乳腺组织Fe^(2+)和MDA含量;通过免疫组化法(IHC)和Western blot检测BPL大鼠乳腺组织Nrf2、SLC7A11和GPX4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基质组比较,1%、2%和4%RUT组MCF-10AT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具有浓度依赖性,24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23%;与4%RUT组比较,RUT+Fer-1组细胞活性明显提高(P<0.05)。与基质组比较,1%、2%和4%RUT组MCF-10AT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降低(P<0.05);与4%RUT组比较,RUT+Fer-1组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增高(P<0.05)。与基质组比较,1%、2%和4%RUT组细胞内ROS和Fe^(2+)水平明显增高(P<0.05),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MDA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4%RUT组比较,RUT+Fer-1组细胞内ROS和Fe^(2+)水平明显降低(P<0.05),GSH水平明显增高(P<0.05),MDA和脂质过氧化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基质组比较,1%、2%和4%RUT组MCF-10AT细胞内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4%RUT组比较,RUT+Fer-1组细胞内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在体内实验中,与基质组比较,RUC组BPL大鼠乳腺组织病理状态有效改善,乳腺导管扩张程度低且导管排列有序,未见浸润性癌的病理形态。与基质组比较,RUC组大鼠乳腺组织中Fe^(2+)和MDA水平明显增高(P<0.05)。与基质组比较,RUC组大鼠乳腺组织中Nrf2、SLC7A11和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RUC可能通过抑制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提高Fe^(2+)积累并通过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BPL细胞发生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