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
磁共振成像
易损斑块
性别
摘要:
目的基于中国动脉粥样硬化风险评估第Ⅱ期(CARE-Ⅱ)研究探讨不同性别、年龄颈动脉轻度狭窄患者易损斑块的分布差异,以期为该类人群进行分层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CARE-Ⅱ研究数据库中双侧颈动脉狭窄率<50%的6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99例、女性228例,年龄(60.9±10.0)岁。采用MRI评估双侧颈动脉狭窄率<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特征。患者按照性别进行分组,根据北美症状性颈部动脉内膜切除试验法,计算颈动脉的平均管壁厚度、平均管壁面积、平均标准化管壁指数、管壁体积、管壁体积百分比、狭窄程度,并评估斑块相关的病理特征。对患者年龄进行分层(≤55岁、>55岁),分析颈动脉斑块特征的性别差异。2组间临床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2组间斑块特征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及χ^(2)检验;轻度狭窄的颈动脉易损斑块相关的临床及影像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男性组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24.50±2.87)kg/m2对(23.69±3.52)kg/m2]、舒张压[(88.63±14.68)mm Hg对(84.36±10.81)mm Hg]以及吸烟史比例[(69.2%(276/399)对7.5%(17/288))]均明显高于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896、−4.163,χ^(2)=222.008,均P<0.01);但年龄[(59.99±9.89)岁对(62.55±9.87岁)]、总胆固醇[(4.48±1.09)mmol/L对(4.91±1.14)mmol/L]及低密度脂蛋白[(2.80±0.90)mmol/L对(3.15±1.06)mmol/L]水平均低于女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098、4.720、4.152,均P<0.01)。男性组患者颈动脉的平均管壁厚度[1.10(0.96,1.26)mm对1.00(0.88,1.13)mm]、平均管壁面积[32.82(27.08,37.62)mm2对26.66(22.38,31.46)mm2]及管壁体积[1024.72(834.96,1184.12)mm3对831.64(705.22,959.57)mm3]均高于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009,−9.217,−8.847,均P<0.001);且斑块中更容易出现斑块内富含脂质的坏死核心、斑块内出血、薄纤维帽和美国心脏协会(AHA)Ⅵ型斑块,这种情况更多见于年龄>55岁的人群。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55岁、狭窄程度及斑块负荷是美国心脏协会Ⅵ型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95%CI:1.267~7.891、1.014~1.061、1.175~1.311,均P<0.05)。结论在中国颈动脉轻度狭窄人群中,男性、高龄患者的颈动脉斑块负荷更大,易损斑块更多,可为该类人群的分层管理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