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肝切除术
七氟烷
丙泊酚
免疫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中不同浓度七氟烷结合丙泊酚方案的麻醉效果及病人免疫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单盲法,前瞻性选取2023年1月~2023年9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纳入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在行肝癌切除术时,对照组给予0.5肺泡最小有效浓度(MAC)七氟烷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观察组给予1.0 MAC七氟烷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两组术后均观察3天。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拔管即刻、拔管后15分钟、拔管后30分钟的镇静情况、苏醒质量,术前、术后1、3天的认知功能,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插管即刻、术毕时的生命体征,术前、术后1天的免疫功能及观察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定向力恢复、苏醒时间分别为(11.25±1.69)分钟、(9.76±1.34)分钟、(69.23±3.35)分钟、(10.13±1.43)分钟,对照组分别为(14.57±2.28)分钟、(13.55±2.76)分钟、(73.44±4.52)分钟、(14.26±2.25)分钟,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拔管即刻的Ramsay镇静评分为(4.16±0.22)分,对照组为(3.21±0.10)分;观察组拔管即刻、拔管后15分钟的苏醒室标准(Aldrete)评分分别为(9.56±0.12)分、(9.77±0.20)分,对照组分别为(9.02±0.13)分、(9.05±0.17)分;观察组术后1天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为(26.23±1.12)分,对照组为(25.17±0.98)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术毕时的心率(HR)分别为(73.08±4.10)次/分钟、(75.27±6.03)次/分钟,平均动脉压(MAP)分别为(81.56±4.49)mmHg、(86.07±5.48)mmHg,对照组HR分别为(75.47±5.78)次/min、(77.91±6.79)次/min, MAP分别为(85.2±5.08)mmHg、(88.25±6.01)mmHg,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天的全血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4^(+)/CD8^(+)分别为(35.62±5.54)%、(50.09±3.32)%、(1.42±0.25),对照组分别为(24.12±4.09)%、(43.17±4.20)%、(1.20±0.19),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血CD8^(+)为(26.55±3.02)%,对照组为(28.71±4.4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为5.0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0.5 MAC七氟烷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相比,1.0 MAC七氟烷结合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并可提高病人苏醒质量,改善认知功能,促进术后恢复,麻醉效果较好,但其不良反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