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血压
危险因素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并分析不同血压水平对心力衰竭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心血管科就诊的82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将患者分为心力衰竭组(n=27)和非心力衰竭组(n=799),收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病史组(n=522)和血压正常组(n=304),进一步根据血压分级水平将患者分为血压正常组(n=304)、高血压1级组(n=102)、高血压2级组(n=254)和高血压3级组(n=166);比较各组患者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是否有高血压病史及血压分级水平对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力衰竭组与非心力衰竭组患者高龄占比、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左心房内径增大占比、左心室肥厚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性别、高脂血症病史、体质量指数、糖尿病病史、白蛋白水平、血肌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史、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2支)、左心室肥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P<0.05)。高血压病史组和血压正常组患者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分别为3.63%(19/522)、2.63%(8/304),高血压病史组患者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显著高于血压正常组(χ^(2)=6.792,P<0.05)。血压正常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患者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分别2.63%(8/304)、2.94%(3/102)、3.54%(9/254)、4.22%(7/166),血压正常组、高血压1级组、高血压2级组、高血压3级组患者心力衰竭累积发病率呈逐渐升高趋势,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中模型1(未校正混杂因素)、模型2(校正了年龄因素)、模型3(在模型2的基础上校正了高血压病史、吸烟史、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血红蛋白水平、左心房内径增大、左心室肥厚等混杂因素)结果均显示,高血压病史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影响因素,且血压水平越高,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度越高(P<0.05)。结论高血压病史、高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2支)、左心室肥厚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病史的影响最大,且随着血压水平分级的升高,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