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桑术益肾降浊方
血管内皮祖细胞
去势
高脂血症
颈动脉损伤
动脉粥样硬化
大鼠
摘要:
目的基于血管内皮祖细胞(EPCs)探讨桑术益肾降浊方(SYJF)对去势高脂血症大鼠颈动脉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每组各10只。采用去势+导丝损伤法+高脂饮食复制去势高脂血症颈动脉损伤大鼠模型。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予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中药组予以SYJF冻干粉生理盐水溶液(生药浓度3.67 g·kg^(-1))灌胃,西药组予以戊酸雌二醇生理盐水溶液(0.097 mg·kg^(-1))灌胃,每天1次,连续8周。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颈动脉内膜组织病理变化,分别测量颈动脉管腔面积(LA)、内弹力板以内面积(IELA)、外弹力板以内面积(EELA),计算血管内膜面积(IA)、中膜面积(MA)、颈动脉的内膜增生程度(DIH)、管腔狭窄程度(DLS);Masson染色法观察大鼠颈动脉血管壁组织病理变化;分离、培养EPCs,并通过细胞吞噬实验鉴定EPCs;免疫荧光法检测EPCs表面标记物CD31、CD34、CD133、VEGFR-2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表达CD31、CD34、CD133、VEGFR-2的EPCs细胞比例;通过血管形成实验检测EPCs血管新生能力。结果(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血管内膜增厚,血管平滑肌排列紊乱,内膜下有明显的脂质沉积和泡沫细胞聚集;大鼠颈动脉LA水平显著下降(P<0.01),IA、MA、DIH、DLS水平显著升高(P<0.05,P<0.01);颈动脉血管内皮不连续,部分区域内膜脱落,脱落区域胶原纤维增多,凸向管腔,有形成纤维斑块的趋势,平滑肌排列紊乱,胶原容积分数显著上升(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的颈动脉血管内膜增厚现象趋于缓解,血管平滑肌排列更整齐,内膜下也未见明显泡沫细胞聚集及脂质沉积;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颈动脉LA显著升高(P<0.01),MA、DIH、DLS水平显著下降(P<0.01);颈动脉血管内皮更为完整连续,平滑肌排列整齐,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2)鉴定结果显示5组细胞均为正在分化的大鼠EPCs。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EPCs的CD31、VEGFR-2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CD13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表达CD31、CD34、VEGFR-2的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表达CD133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EPCs新生的管腔数目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及西药组大鼠EPCs的CD31、VEGFR-2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中药组EPCs的CD13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药组及西药组EPCs中表达CD31、CD34、VEGFR-2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P<0.01),表达CD133的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1);EPCs新生的管腔数目显著增多(P<0.01)。结论SYJF可能通过促进EPCs增殖、分化及增强血管生成能力,抑制血管修复过程中血管内膜过度增生、血管狭窄、血管胶原纤维变性,促进去势高脂血症大鼠颈动脉损伤修复,从而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对绝经后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