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宫颈肿瘤
宫颈鳞状上皮内病变
腺癌
锥形切除术
宫腔镜检查
电外科手术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二次子宫颈环形电切(LEEP)术联合宫腔镜下子宫颈管电切术(即二次联合手术)治疗子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和原位腺癌(AIS)首次LEEP术后内切缘阳性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2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宫颈与阴道早期疾病诊疗中心因子宫颈HSIL、AIS行首次LEEP术后内切缘阳性再行二次联合手术且术后随访1年以上的患者, 对其二次联合手术后的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R-HPV)检测、阴道镜定期活检结果、子宫颈管长度进行随访, 评估二次联合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 (1)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患者67例, 其中子宫颈HSIL 34例(HSIL组)、AIS 33例(AIS组)。HSIL组患者首次LEEP术时年龄为(41.3±5.3)岁, 术前HR-HPV检查均阳性, 术前细胞学结果≤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3例、≥HSIL 21例, 术前子宫颈管长度为(3.71±0.17)cm;AIS组患者首次LEEP术时年龄为(39.1±8.7)岁, 术前HR-HPV检测均阳性, 术前细胞学结果≤LSIL 16例、≥HSIL 17例, 术前子宫颈管长度为(3.64±0.21)cm。(2)HSIL组二次联合手术及术后HR-HPV转阴情况:HSIL组患者二次联合手术后子宫颈管HSIL残留率为24%(8/34)。34例HSIL组患者中, 二次联合手术后仍为内切缘阳性者10例(29%, 10/34), 其中5例(5/10)子宫颈管无病灶、5例(5/10)子宫颈管为HSIL;二次联合手术后内切缘阴性者24例(71%, 24/34), 其中3例(12%, 3/24)子宫颈管存在HSIL、21例(88%, 21/24)子宫颈管无病灶。术后6、12个月时随访, 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均正常;HR-HPV转阴率分别为91%(31/34)和100%(34/34), 其中29例(85%, 29/34)随访时间≥2年患者的HR-HPV均持续阴性(100%, 29/29)。(3)AIS组二次联合手术及术后HR-HPV转阴情况:AIS组患者二次联合手术后子宫颈管中AIS残留(包括进展为浸润性癌)率为15%(5/33)。33例AIS组患者中, 二次联合手术后仍为内切缘阳性者11例(33%, 11/33), 其中2例(2/11)子宫颈管发现AIS、1例(1/11)子宫颈管诊断为腺癌(后续行根治性手术退出本研究);二次联合手术后内切缘阴性者22例(67%, 22/33), 其中2例(9%, 2/22)子宫颈管存在AIS、20例(91%, 20/22)子宫颈管无病灶。术后6、12个月时随访, 细胞学检查、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均正常;HR-HPV转阴率分别为91%(29/32)和97%(31/32), 32例(100%, 32/32)AIS组患者术后随访时间均≥2年且HR-HPV持续阴性。(4)二次联合手术后并发症及子宫颈长度:HSIL组、AIS组患者二次联合手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感染及子宫颈管粘连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随访时HSIL组、AIS组患者的子宫颈长度均超过3 cm, 术后12个月随访时子宫颈长度分别达原始长度的96.5%、97.5%。结论子宫颈HSIL、AIS首次LEEP术后内切缘阳性患者, 后续行二次联合手术为一种不错的选择。通过该手术, 可完全切除病灶, 且在其后的随访中, 阴道镜检查未发现病变残留及复发, 并增加HR-HPV持续转阴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