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网果酸模
消化性溃疡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作用机制
摘要: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探讨网果酸模治疗消化性溃疡(PUD)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分子对接验证,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通过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及PubMed数据库及SwissTargetPrediction平台获得网果酸模的活性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在GeneCards、OMIM、DrugBank、TTD及PharmGKB数据库收集PUD的疾病靶点。通过Cytoscape v3.8.0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并进行PPI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最后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与分子对接。结果:收集网果酸模化学成分20个,其中活性成分8个,潜在作用靶点191个,获得433个PUD相关性靶点。PPI网络显示SRC、EGFR、ERBB2为核心靶点。“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表明Physcion、Chrysophanol、Emodin、Chrysophanol-8-O-β-D-glucoside调节大部分与PUD相关的靶点。核心靶点主要分布在细胞-基质连接和膜筏处等,与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蛋白丝氨酸/苏氨酸/酪氨酸激酶活性,丝氨酸水解酶活性密切相关,参与激酶活性正调控、蛋白激酶活性正调控、肽基酪氨酸磷酸化等生物过程。KEGG富集结果发现,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可能在网果酸模治疗PUD中有关键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网果酸模8个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强结合能。结论:网果酸模可能通过调节氧化应激,降低黏膜炎症反应,以促进溃疡愈合和修复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