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痰瘀同治方
血管稳态
TGF-β
Smad2/3
Smad7
摘要:
以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SMAD家族成员2/3(Smad2/3)信号通路为切入点,探讨痰瘀同治方治疗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作用机制及组方配伍意义。8只C57BL/6J小鼠作为正常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35只同品系ApoE^(-/-)小鼠通过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AS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痰瘀同治组(18.2 mg·kg^(-1))、化痰组(10.4mg·kg^(-1))、祛瘀组(7.8 mg·kg^(-1))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饲料连续8周喂养制备AS模型,之后各组小鼠均灌胃给药8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油红O染色及Russell-Movat五色染观察小鼠主动脉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红染脂质面积占比、胶原纤维及弹力纤维占比;免疫荧光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蛋白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主动脉TGF-β1、TGF-β2、Smad2/3、Smad7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主动脉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TGF-βR)、TGF-β1、Smad2/3、Smad7、细胞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浆TC、LDL-C升高,HDL-C显著降低;血浆IL^(-1)β、IL-18显著升高;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红染脂质面积占比及胶原纤维占比增加;主动脉弓中MMP2表达显著上调,TIMP2表达显著下调;主动脉组织TGF-βR、TGF-β1、p-Smad2/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Smad7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比较,痰瘀同治组血浆TC、LDL-C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血浆IL-1β、IL-18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明显缩小,主动脉斑块病变程度显著减小;主动脉弓中MMP2表达明显下调;ICAM-1、VCAM-1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组织TGF-β1、p-Smad2/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Smad7蛋白表达水平不同程度升高;与痰瘀同治组比较,祛瘀组LDL-C显著升高,血浆IL-1β、IL-18升高;化痰组主动脉弓中MMP2表达上调,TIMP2表达下调。综上,痰瘀同治方基于痰毒、瘀血致病组方配伍而成,化痰组主要发挥调节血脂代谢、调控炎症因子等作用,而祛瘀组主要发挥维持血管壁通透性、抑制斑块发展、稳定斑块的作用,全方维持血管稳态,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抑制主动脉中TGF-β1的表达,减少Smad2/3的磷酸化,同时提高Smad7的表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