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艾灸
动脉粥样硬化
线粒体自噬
脂肪酸氧化
脂质蓄积
内皮功能
摘要:
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病理基础,与脂质代谢紊乱和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前期研究发现艾灸可有效保护线粒体形态及功能,抑制细胞凋亡。目的:探讨艾灸通过介导线粒体自噬调节脂肪酸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ApoE-/-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艾灸组和艾灸+Mdivi-1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饲养12周复制动脉粥样硬化模型;10只雄性C57BL/6J小鼠作为对照组,普通饲料饲养。各组小鼠均在造模第1天开始干预,对照组、模型组仅抓取固定,艾灸组在“膻中”“神阙”及双侧“内关”“血海”穴进行艾灸干预,每次30 min,每周连续5次;艾灸+Mdivi-1组在艾灸前30 min腹腔注射线粒体分裂抑制剂1[Mdivi-1,1.2 mg/(kg·d)],每周连续注射5 d,连续治疗12周后取材。用酶法测定血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浓度,用比色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小鼠胸主动脉及肝脏病理形态,油红O染色观察小鼠肝脏脂质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肝脏中CPT1α、MCAD及血清内皮素1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肝脏组织BNIP3、becline-1、TOMM20蛋白表达及小鼠胸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均显著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胸主动脉血管内壁不平整,内膜增厚,基质溶解;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变圆,出现肝细胞点状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较多的脂肪空泡及脂肪变性;小鼠肝脏油红O染色亦显示大量脂滴蓄积;肝脏组织中CPT1α、MCAD含量及BNIP3、Becline-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TOMM20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显著降低(P<0.01),内皮素1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下降(P<0.05,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降低(P<0.01);胸主动脉管腔较规则,中膜排列较为整齐;肝脏组织细胞肿胀显著减轻,纹理清晰,脂滴沉积减少;油红O染色显示脂滴蓄积显著减少;肝脏组织中CPT1α、MCAD含量及BNIP3、Becline-1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P<0.01),TOMM20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显著升高(P<0.01),而内皮素1质量浓度显著降低(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升高(P<0.01)。③与艾灸组相比,艾灸+Mdivi-1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显著增加(P<0.05,P<0.01);胸主动脉血管内壁稍不平整,内膜增厚,有少量泡沫细胞;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加重;肝脏组织油红O染色示脂滴蓄积增加;肝脏组织中CPT1α、MCAD含量及BNIP3、Becline-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P<0.01);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浓度下降(P<0.05),而内皮素1质量浓度显著增加(P<0.01),胸主动脉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磷酸化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下降(P<0.01)。④结果表明,艾灸可改善ApoE^(-/-)小鼠血脂水平、脂肪酸氧化、脂质蓄积,恢复内皮损伤,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症状,其机制可能与调控线粒体自噬影响脂肪酸氧化减少肝脏组织脂质蓄积水平、改善主动脉内皮功能障碍有关。